在碧潭吊橋東岸,靠近新店捷運站的一個都更案,將要移動芒果老樹,掀起一場熱烈的護樹行動,然而這個計畫將要移動的不只老樹,還有碧潭吊橋的橋墩,2012年7月,拆橋危機浮現。當城市急著向前走,當文化景觀遇上都更,充滿共同記憶的歷史建物,是否只能默默讓步?
位在新北市的碧潭,名列台灣八景十二勝之一,漫步吊橋,欣賞青山綠水,自然讓人沉醉。碧潭吊橋在日治時期完工,卻是第一座完全由台灣人自己設計施工的吊橋,不但兼顧力學,還顧及了環境美學,連當時的日本人都讚嘆。
從前沒有吊橋的碧潭,美的自然,加上吊橋,碧潭擁有了另一種美。立在兩岸的橋塔底部,有著台灣唯一的鎢鋼球軸承設計,不但讓橋塔線條因此獨一無二,更讓它靈活柔韌,歷經地震颱風,日曬雨淋,始終屹立不搖。大地工程師王偉民說,「因為這個鎢鋼球軸承,碧潭吊橋是柔性的,讓吊橋在載重大的時候、載重小的時候、風大的時候、風小的時候,自己的力量會自己調整。」
2000年,碧潭吊橋進行過換纜繩的原貌整修,專家評估到2050年之前安全無虞,傲人的設計讓吊橋平安通過大自然考驗,卻難敵都市更新的腳步,在新店路與國校路之間的都更案,將吊橋東岸墩座範圍劃入其中。基地面積3700多平方公尺。合康公司預計興建兩棟地上23樓及26樓的超高豪宅。新北市城鄉局都更處代理處長表示,這是民間申請的都更案,政府依法受理。
在建商提出的原興建計畫中,將在離墩座不到一公尺的距離,開挖15公尺深的地下室,擔憂可能因此危害墩座,環保團體在去年七月提出,希望變更設計,
讓地下室退後6.2公尺以策安全。大地工程師王偉民說,「理應這麼做,但是非常意外,2012年7月13日,副市長李四川卻說,因為橋墩混凝土老化,所以要拆掉重做一個橋墩。橋墩的混凝土一直埋在地底下,在穩定的溫度、濕度狀況下,混凝土不會老化,橋墩如果老化,假設強度剩下一半,安全係數還有30倍以上。」
若墩座混凝土真的老化了,也可以考慮原地進行補強,只是新北市府計畫將墩座往河岸挪動,還有其他因素。新北市城鄉局都更處代理處長謝登武表示,「現在旁邊都是一二層樓,未來是二十幾層樓的房子,整個基地的載重改變,所以直接就重做。」
新北市府強調,絕對不是拆橋,而且重整過後的吊橋會更堅固,因為移動後的新墩座會打基樁入岩盤,纜繩將改用更先進的材質,橋面也會重新換過,總經費七千萬元,全部由建商吸收,但讓居民擔心的是,如此大翻修之後,碧潭吊橋還剩幾分原來容貌?老吊橋禁得起這樣的大手術嗎?新北市新店區居民美美說,「碧潭吊橋是讓很多人懷念的地方,是愛之橋,一旦改變外觀就沒有古蹟的效果了。」
大地工程師王偉民表示,「如果橋墩往前移,纜線跟橋塔接觸的角度會變化,經過計算,橋塔承受的力量會增加23%,而日曬雨淋的橋塔才會老化,受力增加23%會垮掉。」
交大土木工程系教授劉俊秀則認為,移橋墩會使整座吊橋的應力系統改變,基本上就是拆橋重建。
其實,新北市府還希望透過這個都更案,一併解決70多年來,部分墩座土地位在私人地上的問題。新北市城鄉局都更處處長謝登武表示,「這是歷史因素,這個地一直是私人的,而且都市計畫是商業區,本來就是可建地。所以都更當然要劃進來,沒辦法分割,未來墩座所在地和纜線投影位置,會想辦法割為公有土地,成為新北市政府所有,才能確保吊橋安全。」
本案公有地比例高達65%,分屬新北市政府、國有財產局及台鐵局,依都更條例第27條配合都更,引發以35%私有地來取得65%公有地併入都更,引來以小併大的疑慮。環保團體質疑,建商將墩座及纜線通過之處,這些原本就應該開放的空間劃入範圍,再藉此申請開放空間容積獎勵,取得1500多平方公尺的容積獎勵、1600多平方公尺的開挖率、400多平方公尺的建蔽率,換算起來大約可以蓋十層樓高、1800多坪,若以當地市價每坪70萬元計算,價值高達12億元。
OURs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理事張維修表示,「容積獎勵的精神,是開發商願意退讓,願意多做一些對公共利益有幫助的事情,政府為了獎勵,給予樓地板作為交換,碧潭案問題是重複給予,把原來就應該開放的墩座及纜繩通過空間,拿來申請容積獎勵。」
新北市城鄉局都發處代理處長謝登武回應,「在我們審核過的,不管是事業計畫 或權利變換的文件中,建商並沒有因為處理墩座與纜線通過位置,而得到容積獎勵或樓地板面積拿出去賣。」
OURs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理事張維修感慨,劃了都更,卻沒有以碧潭吊橋的景觀和文化資產的價值、甚至安全性作為第一優先考量,反而變成強大房地產價值利益導向的開發項目,這個案子從一開始就本末倒置。
但改變碧潭吊橋來成就都更,是唯一的方向嗎?或者應該重新釐清都更的目的,找尋更兩全其美的辦法?
大地工程師王偉民建議,建商應該把地下室往後退,應該徵收吊橋墩座和纜線通過的地方,徵收起來,吊橋的土地權和管理權,才是一致的。
新北市城鄉局都發處代理處長謝登武表示,當然可以透過徵收來處理,但是要先變更,但是現在等於趁這個機會一次處理。
目前本案沒有明確的時間表,但未來的碧潭,恐怕難逃被水泥圍繞,像這樣點狀的高樓開發,其實還缺了對區域性整體環境景觀的思考。交大土木工程系教授劉俊秀說,「現在從碧潭吊橋往東岸看,已經幾乎看不到山的線條,快被高樓圍滿了。美學、天際線等等都要考慮進去,在都更的時候、都市規劃的時候,都要考慮進去。」
另一個缺乏整體性思考的都更案,發生在淡水,緊鄰紅毛城歷史建築群、政府眼中的世界遺產潛力點。位在紅毛城旁邊的埔頂地區,有建商在民國99年提出申請,計畫興建兩棟7樓及27樓的建物,在這塊基地上方,是三級古蹟,當地人熟悉的小白宮。淡江大學建築系教授黃瑞茂擔憂,大樓蓋起來以後,從小白宮就完全看不到觀音山。他認為,應該把小白宮放到世界版圖來看,從小白宮迴廊所看出去的空間,觀音山淡水河、落日,是很動人的經驗,也是屬於大眾的。
這塊基地面積3100多平方公尺,公有地比例佔了53%,關係著紅毛城週邊歷史建築群的完整性,若要規劃也應該考量世界遺產潛力點的價值,但本案卻依法必須配合都更。新北市城鄉局都發處代理處長謝登武表示,這樣的案件於法雖合,但於理、於公共利益可能有些違背,現在還在跟廠商協調中。
從新店碧潭到淡水小白宮,同樣位於山明水秀之地而被建商看中,也因為都更可能失去原貌。接連發生的事件中,文化始終沒有得到應有的保護。文化景觀的完整性無法換算成金錢,但它們堆疊著許多人的共同記憶,具備著深遠的公共價值,不該淪為都更的犧牲品。
都市必須向前邁進,但是過程不能不謹慎,否則,少數人追求的金錢夢,將帶來多少歷史惡夢?
※本節目將在週一晚間10點於公視首播,週六上午11:00重播
※節目內容及訂閱電子報詳見:我們的島節目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