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袋濕地復育鱟台灣本島首次放流2萬尾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布袋濕地復育鱟台灣本島首次放流2萬尾

2013年03月13日
摘錄自2013年3月13日中廣新聞網嘉義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嘉義縣布袋沿海沙岸,是「鱟」在台灣本島的重要的棲地,為維持當地多樣生態,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與嘉義縣和金門縣政府聯手,13日在東石沿海野放2萬尾「稚鱟」和3對「成鱟」。這是台灣本島首次進行「鱟」的放流,為維護沿海生態立下新的里程碑,也可望帶動嘉義沿海的生態旅遊。

被稱為活化石的鱟,外觀形貌2億年以來並沒有太大改變,鱟的血液可以迅速與革蘭氏陰性菌產生凝固反應的特性,已經被廣泛應用於醫學;複眼特殊構造也被應用於光影成象上,存在價值備受肯定,但可悲的是鱟的生態卻敵不過人類文明的發展和荼毒。

親自從金門縣趕到嘉義參與放流的金門縣長李沃士希望嘉義縣和金門縣能一起聯手,提高鱟的族群和數量。雲嘉南風景區管理處長鄭榮峰則強調,已經與金門縣簽定合作意願書,將借重金門水試所鱟復育經驗,將南布袋濕地打造為鱟的棲息天堂。

嘉義縣生態環境保育協會理事長蘇銀添認為,放流稚鱟只是一個開始,教育漁民和下一代建立保育觀念,同時追蹤復育成果才是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