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棲地補破網 為受傷土地縫合傷痕 | 環境資訊中心
我們的島

微棲地補破網 為受傷土地縫合傷痕

2022年07月19日
公視記者 郭志榮 張光宗

綠野山坡的開墾、埤塘生態的消失、鹽田濕地的破壞,台灣許多國土面臨開發,危害生物棲地。不同的環保團體,在開發土地上推動微棲地修復,進行生態補破網的工作,希望能減少傷害,創造新生機。

荒野一號地 購地護生態

宜蘭面對觀光熱潮,許多土地被開發,荒野保護協會一直有購買土地的保育計畫,希望阻擋開發,補救被破壞的環境。

荒野一號地。

荒野一號地。

這片林地以前是茶園,廢耕後形成次生林,有很好的生態。最近卻不斷有開發風聲。荒野保護協會買下林地,作為一號保護地,計畫放任自然野化,除了定期監測,移除外來種植物,還會不定時舉辦導覽活動,讓人認識棲地保護的重要。

利用滯洪池空間 再造生物棲地 

城市新設許多滯洪池,如何在防洪目的外,增加生態功能,成為高雄市野鳥學會的努力目標,利用滯洪池的空水域,重造適合的生物棲地。他們提出保育計畫,在水中種下印度莕菜等植物,至今已能存活,面積有擴大的趨勢。不只提供水雉等鳥類棲地,更期待恢復自然埤塘的生態系統。

在水中種下印度莕菜,有面積擴大的趨勢。

在水中種下印度莕菜,有面積擴大的趨勢。

對動物棲地的破壞 進行修復

高雄路竹科學園區整地開發時,破壞草鴞巢位,造成棄巢事件。草鴞是台灣一級保育物種,高雄市野鳥學會思考如何修復棲地,在發現新的草鴞巢位後,希望保留這片土地,作為草鴞繁殖的新棲地。

路竹科學園區將草鴞棲地劃為保育綠地,委託高雄市野鳥學會協助管理。進入勘查後,確認棲地內有適合草鴞築巢的白茅草叢,但也發現新的問題。於是召集志工,開始移除外來種植物,讓白茅草可以生長。

高雄市野鳥學會召集志工,開始移除外來種植物,讓白茅草可以生長。

高雄市野鳥學會召集志工,開始移除外來種植物,讓白茅草可以生長。

開發鹽田濕地 衝擊生態棲地

嘉義布袋數百公頃廢棄鹽田,開發成為光電區,在環保團體多年努力下,將一百多公頃的生態熱區劃出開發範圍。高雄市野鳥學會向國有財產署申請,以認養方式照顧這塊土地,讓生物可以棲息。但是鹽田長年廢棄,已經產生不少狀況,原本這塊鹽田濕地,環境很好、面積很大,問題就是缺水。雖然旁邊就是大排,但是不能開發水門,他們想出用虹吸管原理來引水。

用虹吸管原理來引水。

用虹吸管原理來引水。

另一塊鹽田濕地的問題,就是排入的水質相當污濁,影響濕地生態。一群人齊力將蚵殼放入竹籠中,透過蚵殼過濾,去除污物,同時合乎自然環保。在籠子中安插小竹管,有助通水,也是創造新棲地。一百多公頃的生態棲地,還有許多管理問題,只能以補破網方式,一一找出問題,進行修補。

將蚵殼放入竹籠中,透過蚵殼過濾,去除污物。

將蚵殼放入竹籠中,透過蚵殼過濾,去除污物。

大環境不斷開發,在受傷的土地上,慢慢修復生物可以安居的空間,完成微棲地補破網的行動。

※本文轉載自 公視《我們的島》節目—【微棲地補破網|為受傷土地縫合傷痕

更多節目內容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