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連山雪線迅速上升 河西走廊地區遭遇水資源危機 | 環境資訊中心
中國新聞

祁連山雪線迅速上升 河西走廊地區遭遇水資源危機

2013年05月23日
摘錄自2013年5月23日中國廣播網甘肅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從蘭州出發,一路向西,從黃土丘陵逐漸進入大漠戈壁。三千裡絲綢之路上,但凡有綠洲的地方,都是因為有祁連山雪水的滋養。但是,受全球氣溫變暖影響,祁連山雪線正以年均2米到6.5米的速度不斷上升,河西走廊地區面臨著巨大的水資源危機。

甘肅省氣象局副局長、甘肅省干旱氣候變化與減災重點實驗室主任張強說:祁連山的積雪和冰川的減少對水資源的挑戰還是比較大的。人口的增長使整個人均水資源的量也是在減少。最近幾十年,在內陸河下游出現一些生態惡化、荒漠化的現象。

「節流」成為河西走廊地區各市州最先想到的辦法。武威市民勤縣實施水權制度改革,壓減農業用水,節約生活用水、增加生態用水,解決結構性缺水難題。

民勤縣水政水資源辦公室副主任邱德玉:群眾變成了我要節水。農業用水的效益得到大幅提升,原來一方水產值只有2塊多3塊多,現在每方水產值達到了8塊多。

而第二大內陸河—黑河上游的張掖市,「節流」也是不得已的決擇。水源地水量減少、黑河上游人口膨脹、無節制用水,使得下游的荒漠化日趨嚴重。為此,2000年國務院做出「黑河跨省際分水」的重要決策,張掖每年要將相當於60萬畝耕地的用水總量泄到下游。政府開始積極引導農民調整種植結構,發展高效節水農業。在張掖市甘州區黨寨鎮陳寨村已成為三大制種玉米產區之一,再現「金張掖」的富足景象。而節約下來黑河水,2002年到達了干涸十年之久的東居延海﹔2003年,黑河水又達到了干涸43年之久的西居延海。當地居民趙志鋒站在生機盎然的東居延海邊,感慨地說:要不是黑河流域調水工程,胡楊林和居延海早就成了歷史。

「原來的時候比現在要小十幾萬平米吧,最後這地方就成苦海了,沒水了,如果不是黑河水下來的話,沿途這一帶紅柳、胡楊這些都會枯的。」下游綠了,但是上游張掖卻出現了新的生態失衡。記者在甘州區九龍江林場看到,生長了三四十年的沙棗樹本該枝繁葉茂、綠意正濃,但現在卻沒有發出一絲綠芽,只剩下干枯的樹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