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的世界環境日主題是「Think Eat Save 」呼籲大家不要浪費食物,和並瞭解食物損失的問題,鼓勵大家減少食物的各種耗糧足跡。台灣環境資訊協會與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業試驗所,即將在6月15~16日於台北市立植物園布政使司文物館中,舉辦「食在好想法」世界環境日系列活動,讓更多人我們所吃的食物,到底是不是安全?是不是健康?是不是很浪費?
被浪費的食物
人類現代生產的糧食方式,導致我們許多食物,在上餐桌前就浪費了大半,不論是因為運送、工業化規格、外觀淘汰、倉儲管理、過期、市場操作等方式,現代社會眼睜睜讓許多可食用的食物,直接丟往垃圾桶裡。
根據聯合國糧食和農業組織(糧農組織)的調查,每年有13億噸的食物被浪費,這相當於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每年的糧食生產總量。與此同時,在全世界1/7的人口仍處於飢餓狀態,並且每天有超過2萬名5歲以下的兒童死於飢餓。
鑑於這種巨大的不平衡的生活方式和對環境造成的破壞性影響,2013年世界環境日的主題「思前.食後.厲行節約」鼓勵人們意識到食物的選擇對環境產生的影響,希望各行各業的人們,在選擇食物的同時,能做出對環境有善的明智決定。
被忽略的環境
地球正在艱難地向我們提供足夠維持其70億人生存的資源(到2050年增長至90億),據聯合國糧農組織估計,全球糧食生產的三分之一正在被浪費或損失。浪費食物是自然資源的巨大流失,而且會對環境產生負面影響。
今年主題鼓勵人們意識到食物的選擇,對環境產生的影響。浪費食物,也意味著所有食品生產的資源和投入的浪費。不當的食物生產方式,也會造成森林濫砍濫伐、水資源的浪費,嚴重影響生物多樣性的流失。人類為了生產食物,也影響改變土地用途,導致環境的種種破壞。
浪費食物,意味著所有食品生產的資源和投入的浪費。例如,生產1升牛奶需要大約1000公升的水,以及16000升的水作為牛的飼料。當我們浪費食物的時候,奶牛和整個食品供應鏈所產生的溫室氣體最終都被會白白排放。事實上,全球糧食生產佔據了25%的可居住土地,70%的水資源消耗,80%的森林資源砍伐和30%的溫室氣體排放。它是對生物多樣性的流失和改變土地用途影響最大的單一因素。
餵不飽的地球
特拉姆.史都華長期關注全球各地食物浪費問題,他曾在許多演講及書中,表示美國浪費掉半數以上的食物,英國則是每年辛勤製造2000萬噸的廚餘,而熱愛壽司、魚子醬和其他高價進口食品的日本,則是每年將11兆日圓的食物直接丟進垃圾車裡。先進國家把食物視為可拋棄式的商品,毫不在乎食品工業所帶來的社會與環境影響。大多數的人都不願意看見亞馬遜森林滅絕,然而,這卻是每天上演的地球異象。
如果先進國家的人民能夠少揮霍一點他們的食物,全世界脆弱的自然生態體系和氣候問題,都可以暫時舒緩、歇息。
特拉姆.史都華的書中也認為,飢餓與營養不良並不只是遙遠國家的故事,先進國家內也住著上百萬飢民。在英國,約有400萬民眾沒有足夠營養的食物。在美國,約有3500萬個家庭無法取得安全無虞的食物。歐盟評估約有四千三百萬民眾活在食物貧窮(food poverty)的坑洞裡。
在這樣的狀況下,許多超級市場卻仍然執意銷毀上萬噸狀況良好的食品,在歐洲一些國家,甚至不准人民使用餿水餵食豬隻,取而代之是要用人類可以吃玉米、稻穀來餵養豬肉,許多民眾也把食物當時消耗品般的浪費。
讓我們【食】在好想法
為了讓更多人認識世界環境日的Think Eat Save 「思前.食後.厲行節約」的想法,台灣環境資訊協會預計在6月15~16日,於台北植物園欽差行台(原布政使司文物館)舉辦「食在好想法」影展、講座、綠行動的教育活動。用三樣綠想法:綠影展、綠講座、綠行動來呼籲民眾正視食物與環境的問題,讓大家用畫面體悟問題,用聆聽瞭解議題,用行動做出改變,用態度影響生活方式,從食物、山林、海洋各種面向來體驗環境日的意義。
綠影展的部分,精選4部影片,從山林、糧食、剩食等議題,透過真實影像,搭配映前映後導讀,喚起內在的知覺。影展將於6月15~16日上午時段播放永續餐桌、人在草木間、餵不飽的地球、美味代價等片,用影像體會問題。而在綠講座的部分,預計於6/15,16下午,每日各舉辦兩場演講。探討目前食品添加物、海鮮等熱門講題,也有探討工作假期、山林步道的經驗分享,上山下海深入瞭解食物與環境的關係。
現場綠行動攤位,有讓親子同樂的各種教育活動,從保衛地球、瞭解環境、守護山林、親近自然、參與議題,讓大家瞭解生活中保護環境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