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促設食品警察、檢舉制度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專家促設食品警察、檢舉制度

2013年06月18日
摘錄自2013年6月18日聯合報台北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從塑化劑到毒澱粉,台灣食品安全接連出包。多名食品專家學者昨建議,政府應比照環保警察,設置「食品警察」制度,協助食品衛生安全不定期稽查,並設立檢舉獎金及公告檢舉窗口。

台灣大學食品科技研究所教授孫璐西表示,根據統計,衛生署登錄的食品製造業共4,500餘家,若加上非製造業食品業者,包括餐館、攤販在內,全台總計高達30萬家;但各地方稽查人員僅474人,平均每名稽查員至少負責650家食品業者,人力嚴重不足。

孫璐西說,不僅人力嚴重失衡,稽查人員畢業於食品營養相關科系比率僅佔一成,且不少稽查人員是女性,稽查時被業者惡意擋在門外、威脅恐嚇時有所聞;呼籲設置具警察權的「食品警察」,協助稽查人員不定時、不定點查看食品加工業者的生產線及原物料倉庫。
她指出,政府也應該做好食品原料的「源頭管制」,杜絕化工原料流入食品;此外,設置檢舉獎金及公告檢舉窗口,鼓勵檢舉不法食品製造與販賣行為,並保護檢舉人。

台灣營養學會榮譽理事長王進崑說,食品業者應重視人員的再教育與風險管理的訓練,建議食品製造或是通路賣場的採購人員,應具備食品技師資格,才能了解食品添加物等相關知識,確保食品上下游安全控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