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鴻道 | 環境資訊中心
透視中國環境

哀鴻道

2013年06月27日
作者:李鋒、顏家文

《長沙晚報》攝影記者李鋒扮成 「捕鳥者」和「購鳥者」,8次前往羅霄山脈獵鳥區域,冒著被流彈擊中、被不法分子圍攻和被毒蛇咬傷的風險,在中國內陸第二大鳥類遷徙通道上採訪。

他們的報導《哀鴻道》,披露了駭人聽聞的屠殺候鳥現象。在報導影響下,處於候鳥通道要塞上的3個縣成立了3縣邊界候鳥保護聯防組織;湖南省森林公安局組織7個市州開展專項整治行動;國家林業局派出工作組趕赴湖南查處獵鳥行為 。桂東縣和炎陵縣交界處羅霄山脈,海拔最高處超過2000米。入秋以後,山風很大,晚間要穿上羽絨服禦寒,山上空氣清新,天氣好的時候,抬頭滿眼星空。

判斷鳥類價格的標準,是按照動物的保護級別來定價,保護級別高,價錢就高。圖片來源:李鋒/ 《長沙晚報》

每年秋天,大量南遷候鳥集群飛越,在這裡形成「百萬候鳥過山坳」奇觀。

這本是一條穿越饑寒,尋找溫暖的路。這條路卻已成為無數鳥類的不歸路。在這個被稱作我國內陸第二大鳥類的遷徙通道上,不法分子精心佈設各類陷阱,用火槍、鳥銃、竹竿和大網迎候,千年鳥道幾乎變成了一個巨大的屠場。

9月至10月,記者多次跟隨環保志願者上山暗訪,目睹了觸目驚心的候鳥捕殺。

桂東、炎陵下屬幾個鄉鎮,捕鳥之風盛行,山頭捕鳥一事童叟皆知。前幾年捕鳥,會在山頭焚燒柴火、輪胎,燃起熊熊大火,照亮山谷,鳥兒尋光擇路,自逃羅網。如今,捕獵者使用射程更遠的高功率LED燈。

陰雨和霧霾是捕鳥的好天氣。9月20日,我們用強光手電筒輔助開車第一次進山,偽裝成「打鳥人」,發現上百捕鳥人在山頭挖洞坐等鳥來,洞口覆蓋植被,洞內遮風避雨。因為沒帶火槍等裝備,陌生的面孔引起了捕鳥人的警覺,只能在300米外潛伏。

10月9日,為了更接近現場,我們添置了紅外攝影器材,再次進山,偽裝成「收鳥人」提著「蛇皮袋」遊走在各個山頭。

捕鳥人成群,分工有序,有人負責打大燈,吸引鳥類,有人負責開槍,有人負責撿拾被打中的鳥。還有一部分視打鳥為娛樂的外地人開著豪車,成群結隊,一邊聊天,一邊等待鳥兒飛近。

有捕鳥人告訴我們,10月3日,有一群人,打到的鳥重量超過1噸。

在桂東縣的集貿市場,鳥類的買賣似乎是公開的,叫賣的鳥中,有灰鷺、山鷹甚至是天鵝。在當地所有的小飯館裡,幾乎每家飯館都有鳥類出售。從幾十元到幾百元,判斷鳥類價格的標準,是按照動物的保護級別來定價,保護級別高,價錢就高。

10月10日早晨,我們假裝買主進入市場,很快,10餘名鳥販子立即把我們圍了起來,推銷起手中的野鳥。附近商戶說,這裡幾乎天天都有人賣野鳥,價格每隻從十幾元到數百元不等。賣鳥人稱,如果要天鵝,也能「安排送來」。除了活野鳥,他們還賣「鳥乾」。

當天,我們就此向桂東縣林業局舉報,林業局工作人員聯合工商人員趕赴市場清查,但不知為何,幾分鐘前還在市場轉悠的販賣者突然就撤離了個乾乾淨淨,工作人員只收繳了被丟在地上的3隻野鳥。

對於許多鳥兒來說,沒被一槍斃命,或許只是更痛苦的開始——第二日嘴會被捆住,被一根一根拔掉羽毛,這種近似「凌遲」的處理,只是源自當地的一個「傳說」——活鳥的血,大補。只有禽流感流行的那一段時間,據說才沒人吃鳥。

「沒有買賣,就不會有殺戮。大肆的獵捕,生態終有一天會失去平衡。」鳥類專家表示。

對於鳥類被大肆捕殺,痛心之餘,湖南師範大學鄧學建教授在經過認真地研究調查後,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將千年鳥道打造成一個國際級觀鳥景區。

鄧學建構想,景區興建後,景區居民則通過經營旅遊業,拉動地方經濟增長,全面改善生活條件。「當老百姓發現,這些野生鳥類能吸引越來越多的遊客前來觀光、成為了他們的『衣食父母』的時候,你說,他們還會捨得捕殺嗎?」

告別殺戮,千年鳥道,我們期待它成為鳥的天堂。

※ 本文轉載自中外對話,本文獲得中外對話共同頒發的「最佳環境報導獎」之「最佳影響力報導獎」,報導直接引起全國範圍大規模的「讓候鳥飛」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