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下遊河段頻現外來水生生物 生態風險加重 | 環境資訊中心
中國新聞

黃河下遊河段頻現外來水生生物 生態風險加重

2013年07月14日
摘錄自2013年7月13日新華網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山東省海洋與漁業廳淡水水產研究所表示,在黃河下遊及河口區域的部分河段,外來水生生物在漁獲中佔有較大比例。例如被稱作水域「生態殺手」的鱷龜已頻繁出現在黃河下遊河段。

根據農業部2013年,公益性農業科研專項漁業項目「黃河及其河口漁業資源評價和增殖養護技術研究與示範」實施方案,山東省淡水水產研究所資源與環境室在黃河山東段布設了7個站位。近日公佈的調查結果顯示,外來雜交鯉、鏡鯉、錦鯽、雜交鱘、革鬍子鯰已定居黃河下遊河道,外來巴西龜、克氏原螯蝦、牛蛙在山東菏澤鄄城縣至聊城東阿縣河段漁獲物中佔有較大比例,外來鱷龜等頻繁出現在淄博高青縣至東營墾利縣這一河段。

在這些外來水生生物中,牛蛙和巴西龜是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公佈的100種最危險入侵物種。淡水水產研究專家指出,一旦危險物種形成自然種群,將給黃河水生生態係統造成難以估算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