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守護大埔的呼聲中,青年翻越政院圍牆,要求政府出面解決。苗栗縣政府宣示, 要拆大埔四戶,徵收爭議,風暴再起...
2010年6月,苗栗縣政府為了要徵收農地,連夜派怪手剷開農地,毀壞即將收割的稻米,剷田徵收的景象,震驚社會,讓苗栗大埔反徵收運動,成為全國焦點,並受到國際關注。在輿論高度撻伐下,當時的行政院長吳敦義,邀集了苗栗縣長劉政鴻等官員,以及大埔自救會、台灣農村陣線,展開協商,作出「原屋保留、農地集中」的宣示,解決大埔徵收引發的風暴。
三年後,政府宣稱大埔事件圓滿落幕,但是進入特定區內可以看見,產業區和住商區,已經開發道路、完成整地。農業區內,卻堆著工程廢土,灌溉水路尚未完成,農民已經三年無法耕作。而在大埔自救會中,其實只有十九戶「原屋保留、農地集中」,還有張森文、朱樹、柯成福、黃福記這四戶居民,始終無法獲得保留,他們不斷奔走抗爭,並且進行行政訴訟。
2013年6月,苗栗縣發出公文,要求這四戶居民,在7月5日前自行拆除,否則將由縣府強制拆除。縣府想強拆的舉動,引發居民不滿,前往行政院抗議,要求中央政府信守承諾,不能放任地方政府強拆民屋。
2007年,苗栗縣政府為了滿足群創等科技大廠的土地需求,提出「新竹科學園區竹南基地暨周圍特定區計畫」,規劃20多公頃的產業區,提供科技大廠擴建,卻擴大徵收了120多公頃的土地,要給建商開發住宅與商業區,讓整個開發案的「公共利益」,備受置疑。
面對大埔徵收風暴再起,行政院表示,在「原屋保留、農地集中」的原則下,還要符合安全性等四條件,判定大埔四戶是例外。但是抗爭團體拿出文件,表示當初並無「四條件說」,他們認為當年的協商方向,就是全數原屋保留。
行政院不願出面解決大埔爭議,抗爭群眾夜宿行政院門口,夜間開講說明大埔爭議始末。翻開歷史記錄,2010年8月行政院裁示「原屋保留、農地集中」後,苗栗縣都委會在12月第226次會議,同意讓朱樹、黃福記所有的建物及基地保留,同時彭秀春的家園也以「特殊截角」方式,「酌予採納」進行保留。2011年12月,營建署都委會召開746次會議,也進一步確認保留。但是全案卻在2012年5月,營建署都委會召開的755次會議中,部分居民以交通安全為由,反對保留彭秀春、朱樹家的特殊截角,苗栗縣政府也以保持園區方正,反對黃福記家園保留,讓全案面臨大翻盤。
夜宿行政院二晚,始終未獲回應,還遭到驅離,大埔居民張森文因此送醫,隔日抗爭群眾重新聚集,決定翻牆進入行政院,要求院長江宜樺出面解決。從希望到失落,彭秀春多年來為保留家園奔走,同時也參與各地的徵收抗爭,身心飽受煎熬,她不懂,為何人民想要保住家園,是如此困難。
遲遲未解決的大埔四戶,每家徵收拆除的理由都不同,有人是因為園區基地需要方正完整,有人則是因為交通安全被要求拆除,苗栗縣政府在一場記者會中,說明大埔四戶的拆除理由。
來到大埔現場,位於特定區旁的黃福記家,二位老人家準備著繩子,向關心的民眾說明拆除範圍。他們氣憤的表示,只是因為園區土地需要方正,方便銷售蓋房屋,就要斜切拆除黃家院子,讓他家沒有進出的大門,實在很難讓人接受。
公義路上的柯成福家,因為土地共同持分,擁有一半土地的親戚接受徵收,領了徵收費,他不想接受徵收,政府卻不同意。朱樹家位於公義路接仁愛路轉角,在道路拓寬後,房角將突出道路約80公分,政府以突出道路、妨礙視線為由,要拆掉他家一根柱子,讓他相當無奈。
張森文家在公義路與仁愛路交叉路口上,面積大約六坪,政府以轉彎危險為由,要強制拆除,但是張家強調,房屋在這邊30多年,根本沒有交通事故,沒有道理拆屋。彭秀春說明,她家原本20多坪,二度配合道路拓寬徵收後,只剩六坪,現今卻被嫌礙路。
房屋拆掉柱子,就倒了!六坪空間拆除,家園就沒了!大埔四戶面臨徵收強拆的危機。7月5日,是苗栗縣政府要求居民自行拆除的最後期限,各地反徵收自救會和關心大埔的居民,紛紛前往大埔,展開守護行動。張森文上台泣不成聲,鞠躬感謝大家的關心,反對政府粗暴徵收。
年輕人自願前來,因為得知大埔徵收風暴再起,都想盡一份力,守住人民安居生活的權利。他們在大埔四戶的門上、牆上,畫下塗鴨,表達內心的憤怒。
許多青年集中在張森文家門外,準備長期抗爭,阻擋拆除,部分民眾主動送來食物和物資,表達支持。政府強拆,人民守護,讓大埔反徵收運動再掀風暴,不只為了保護這四戶家園,更是為了堅守人民安居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