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觀光 那瑪夏擬納入阿里山景區 南沙魯不同意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拼觀光 那瑪夏擬納入阿里山景區 南沙魯不同意

2013年08月14日
本報2013年8月14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南沙魯反加入阿管處。(圖片轉載自莫拉克新聞網,劉瑋婷攝)八八風災至今已4年時間,部分原鄉重建仍持續進行中。這兩年劃入高雄市的原那瑪夏區(鄉)公所近日則積極奔走,希望透過加入阿里山國家風景區爭取觀光能見度,並舉辦3場地方說明會,只是居民反映迥異。其中尤以南沙魯里反對立場最鮮明,當地居民李長榮認為,路通了遊客就會來,發展觀光不須加入國家風景區。

那瑪夏公所最近舉辦3場「那瑪夏區加入阿里山國家風景區說明會」,揭示加入阿管處的決心。那瑪夏區公所表示,加入國家風景區,是考量八八風災受創嚴重,產業及運輸不振,希望透過一些方式復興產業。

依據鄉公所簡報指出,納入阿管處的優點包括:建設多、遊客多、補助多以及節慶活動多等多項利多。區公所表示,那瑪夏區每年經費預算1100萬,十分有限,再加上重建速度緩慢,為了加速重建速度,區公所一方面爭取市政府協助農業產銷,另方面則尋求加入國家風景區,希望引入資金協助觀光產業重建,加入國家風景區是為了爭取觀光重建的經費。

區公所認為,加入國家風景區,在〈原基法〉的前提下,必須與部落有共管機制;透過中央接手評估觀光景點,幫助規劃爭取更多經費。

三場說明會中,那瑪夏區長白樣‧伊斯理鍛表示,提案是由那瑪夏區內「文化觀光推動委員會」成員提出,交由公所舉行說明會;區公所乃慮及地方產業發展以及未來的遠景,提出加入阿管處的提案。

白樣‧伊斯理鍛認為,縣市合併之後,經費有限,加入阿管處,觀光資源將由中央統籌規劃。原鄉劃入風景區之後的各項硬體建設,幾乎都由阿管處興建;而那瑪夏區內有卡那卡那富(Kanakanavu)、沙阿魯阿(Saaroa)兩個族群與阿里山鄒族在人文上較為相近。這也說明何以選擇阿里山國家風景區而非茂林,此外,就地緣上,區公所認為比較接近阿里山。

「縣市合併之後,大家看報紙、電視也知道,高雄市政府財源困難,要分配經費的時候,根本不會想到我們」不過區公所這番話,卻讓那瑪夏文化觀光推動委員會委員李長榮不以為然。他說,高雄市政府不是沒有錢,而是區公所提不出好的計劃。他舉茂林區為例,是因為區長積極提計畫才能爭取到經費。

李長榮表示,那瑪夏仍保有難得的原住民純樸傳統的生活,對於加入國家風景區,感到遲疑。他說,政府做事情從不把原基法放在眼裡,類似越域引水的重大工程,把山都挖掉了,讓小林村滅絕。一旦加入國家風景區,引來財團BOT、搶地、大興土木,當地原有的小吃店和民宿無法與之競爭,對部落發展並非好事。

李長榮認為,當地目前最迫切的是台21線整修,而非加入國家風景區;楠梓仙溪護魚之後,每年光靠3個月開放,就創造數十萬產值。一旦路通了,遊客就會前來,並不需要加入國家風景區。

李長榮表示,目前南沙魯里都持反對意見,即使最後其他兩個里同意加入,仍希望將南沙魯排除在外。

若加入後遇到土地徵收的問題,能不能維護部落的權益?區公所表示,阿管處還是得依照《原住民基本法》第21條,需取得部落同意,區公所舉茂林區加入茂林國家公園為例以及阿里山鄉與阿管處的關係,認為都沒有問題。

當記者詢問若遇到日月潭國家風景區在邵族傳統領域蓋旅館呢?區公所回答,「到時候」會考慮退出。

當原基法遇到BOT

根據了解,地方區公所提出的意見,必須經過地方政府審議同意,才會送到交通部觀光局,由觀光局初步審核,並聘請專家學者依據「風景特定區管理規則」評分項目進行核定。劃入國家風景區,再依據都市計畫法以及區域計畫法,將部分具備遊憩資源的土地,包括農地,變更為遊憩用地,可能會遇到原本為農地,卻須轉型,甚至徵收成為遊憩用地。

幾年前電影流行的話術「山也BOT,海也BOT」,至今仍巧妙道盡台灣開發面貌。BOT令不少人聞之色變,那瑪夏區民最擔心加入國家風景區將面對無止盡的BOT夢魘。現行法令雖有原基法第21、22條,保障當原住民土地開發利用時,應基於惠益均享取得原住民族同意,並建立共管機制;但在缺乏具體規範的情況下,便以〈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尋找解套。

在土地變更前當然要依《都市計畫法》第28條規定舉辦說明會;但都市計畫外土地則依《區域計畫法》規定,便不需在變更前召開說明會;那瑪夏區屬於非都市計畫土地,而援引《區域計畫法》不需在變更前召開說明會,除非涉及私人土地,才會依照〈土地徵收條例〉第10條規定來開說明會。

居民:路好了才有觀光契機

南沙魯居民也成立了「反對那瑪夏區加入阿里山國家風景區」臉書粉絲頁,居民列舉反對意見包括,進入國家風景區,將受「觀光發展條例」及「特定風景區管理規則」限制,未來族人到河流裡烤肉、游泳都有限制,包含原住民保留地、私有地,只要是國家風景區內,有需要被使用的時候就可以依法徵收。

居民也指出,原住民因遊客增加而獲得利益的很少,也限制部落生態旅遊的發展;另外,7-8成補助都用於人事補助,其他能做的事情很有限;質疑農作物上,除了水蜜桃及產銷班外,有機及自然栽培的作物能得到輔導及幫助。此外,居民也留下「等到像阿里山的違法民宿這麼多,遠雄想進去蓋飯店吵這麼兇,再來思考到底是要給外地人賺還是給自己人賺」,耐人尋味。

居民認為,那瑪夏只要路、橋弄好,自然而然就會發展觀光;如果路好了,農會自然會想辦法協助農產品產銷。

作者

廖靜蕙

環境記者/自由撰稿人,致力於生物多樣性主流化。從事社工10餘年,認知到再弱勢的人都可以為自己發言,決定轉投生態保育,為無法以人類語言發聲的生命與土地寫報導。現居台北市,有貓、有龜,以及一些過客。個人粉專「小麻通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