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鄉的夢 吹進海南的南風 | 環境資訊中心
中國新聞

返鄉的夢 吹進海南的南風

2013年08月21日
本報2013年8月21日中國海南訊,葉人豪報導

南風吹起來了!是回家的時候了!位處於中國最南端的省份「海南」,此時正吹著舒適涼爽的南風。對於面臨著人口外移問題的海南,其實就跟台灣南部的傳統記憶一樣,年輕人離鄉背井,到北方求學、尋求更多的工作機會、獲得更高的報酬,留下了老人與小孩在傳統鄉鎮當中,等待著兒女功成名就回來。

南風與海南農場。(攝影:葉人豪。)

海南正吹起返鄉的風潮

今年邁入第二年的「返鄉大學生論壇」,正是由一群在外地工作後回到海南的青年共同發起的,發起人之一的陳統奎原本在上海的南風窗雜誌社工作,因緣際會下藉由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的邀請,來台參加兩岸環境媒體交流,看到了台灣的桃米社區在新故鄉文化基金會支持下,走過九二一震災的傷痛,並發展成現在台灣社區營造很重要的地點。於是,陳統奎在兩年前毅然決然辭去了高薪的記者工作,返回海南海口的博學村家鄉,投身社區營造的工作。

發起人一起演唱論壇主題曲《回到故鄉》。(攝影:葉人豪。)

如同台灣的社區營造一樣,不可能只靠一個人的力量就可以成功,於是陳統奎找了投入志願者工作10餘年的胡詩澤、在香港從事人才資源工作的吳國江、僑務工作者吳利來、以及民革海南省委員會的林尤曼,共同發起返鄉大學生論壇的工作,希望成為返鄉中青代實踐交流的平台,為青年成長和公益發展傳遞最有價值的聲音。

青年返鄉,要有解決基本的生活問題的誘因

新故鄉基金會廖嘉展。(攝影:葉人豪。)本次的論壇邀請了許多已經返鄉創業的青年人分享他們的經驗,有的已經事業有成,有的則還在起步階段;另外還邀請了香港、台灣的嘉賓前來分享青年返鄉的經驗。台灣新故鄉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廖嘉展認為返鄉最大的問題在於「返鄉未來生活依靠為何?」代表著對外來的恐懼,而這也是青年在思考返鄉時最主要的課題,因此他建議必須要有新產業發展模式的支撐,架構青年願意返鄉的平台環境,包含1.建立地方居民與社區的文創場所2.建立觀光與地方產業的連接3.建立地方經濟的新核心。

雖然習近平上任後鼓勵暢通青年人才下鄉管道,但廖嘉展認為不能只靠政府,如果只靠政府必定做不起來,必須要以共同治理的支援模式,集合社區、社會、政府、NPO、與學者的力量才有可能完成。「返鄉運動將是時勢所趨!」廖嘉展樂觀的認為。

在湖南從事有機種植的楊宗強問到如果青年返鄉「產業」是基礎,這樣的生態旅遊在中國是否可行?廖嘉展則認為「生態旅遊只是建構網絡的軸線,產業是否具有辨識性才是關鍵,必須分析當地適合哪種產業,而不是一窩蜂的投入熱門產業。」同樣在浙江偏遠山區從事有機種植的「山妞村長」吳艷霞問到:「如果當政府的價值與村裡面的不同,那我們應該要如何面對?」想到家鄉因為政府執意開發,造成環境的破壞,身為村長的她卻無能為力,不禁哽咽說不出話來。面對原始生態的破壞,在場嘉賓也都前去安慰,廖嘉展說:「政府有時對原生態的保護是什麼意思並沒有概念,這時候就要跟政府討論,開發不一定會帶來新的產業,必須要讓他們明白我們的角色是在幫助政府的。」

返鄉的「鄉」在何處?

「鄉」是鄉村?還是家鄉?已經變成了這次論壇中熱烈討論的問題,也是這次大學生普遍存在的疑問。對於廖嘉展而言,當初離開台北到南投成立新故鄉基金會,就是把南投視為他的「新故鄉」,對一個地方產生認同感,那個地方就可以成為你的故鄉。在湖南從事有機農業的楊宗強認為「鄉」就是童年成長的夢,每個人都有回鄉的夢,而這個地方必須有「家業」、有「文化」。而來自河南南馬庄農民合作聯社的梁亞敏更是說:「我在外打工8年,但想要回家的念頭卻一直放在心裡,因為事業做再大也不一定為父老鄉親做點貢獻,於是我選擇回家!」

廖嘉展補充到,因為兩岸的社會情況有所不同,所以返鄉的原因也不同,在台灣,都市就業瓶頸、生活與價值體系變化、對於夢想價值的實踐、甚至要不要成為有錢人,都是青年人以及退休人口考慮返鄉的原因;而在中國,返鄉的原因是對都市生活的省思,也是尋找人生出路。

中國社科院楊團。(攝影:葉人豪。)長期關注中國農村運動的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楊團認為,中國農村不應該,也不可能衰敗,「因為衰敗的農村會讓中國失了魂,就像母親的乳汁枯竭、衣衫襤褸」楊團有感而發,「我渴望人才的建設,因此這個論壇不僅僅是大學生,更應該擴展到每個返鄉的青年。」

而中國知名的企業家,同時也是國際多家智庫、大學、國際關係機構的顧問,現任零點研究諮詢集團的董事長袁岳,也特別參與此次的論壇,他認為中國現在最需要做的就是「輸血」,讓中國的年輕勢力深入到血管的末端,是當前最重要的事情。袁岳認為:「現在是讓貧者更貧、富者更富的時代,城鄉差距大,有三分之一的人想要做村長,因為那是最有錢的行業。許多來自草根的菁英,都往大城市移動,在這樣的世道下,喪失了大我,而有許多的小我,這是這個國家的悲哀!」

袁岳認為返鄉是回饋的過程,顯示出一股清新的潮流,他也批評了現在年輕人考公務員的心態:「公務員這麼難考,大家卻還是以其為目標,但沒有幾個考公務員是為了人民的!」他認為青年返鄉必須要透過互聯網等平台接軌,才能集微小的力量而偉大

有機農場是解藥?合作平台是趨勢!

零點研究諮詢集團袁岳。(攝影:葉人豪。)近年來中國興起了有機農業的旋風,在許多黑心食品新聞被踢爆之後,食品安全的問題已經炒熱的中國市場,有機食物逐漸被市場接受,有機農場也成為現在許多人爭相投入的事業。袁岳提醒想要投入有機農業的人:「現在糧食問題可以從2個角度來看:1.大眾對食品安全的期待,因為大家對健康的要求,已經從青壯年擴展到老人及小孩,擴及到全年齡;2.戰略需求,從國家的角度來說,糧食自給率必須要達到安全的範圍。」他認為現在中國農業需要本質性改變:「中國的問題就是1.生產者與需求者之間的距離太長,中間轉手的過程造成剝削2.農產品交易信息要透明,成立農產品交易平台3.長江有2000家有機農場,但其實很多並非有機,大多缺乏檢驗,因為成本太高,如果檢驗就會虧錢,如何降低有機驗證的門檻是課題。」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的專案經理謝璧如,同時也是主婦聯盟的元老之一,他提到主婦聯盟的產品不強調是「有機」,而是採用「無毒」的產品,因為台灣有機認證同樣非常困難且昂貴,因此如何建立生產者和購買者之間的「信任」,就是我們要努力的地方。

既然建立平台是如此重要,論壇中也安排了2場讓資助單位與創業者對話的平台,一場是由「飛馬旅」的提供的海南創業項目選馬會,「飛馬旅」是由若干民營企業家組成,專門為中國早期創業提供服務和支持的機構,這次來到海南也吸引了許多當地創業家前來尋求支持;而最後一天更請到中國專門進行人才培育與扶貧項目的友成基金會分享,基金會理事長楊平提到:「友成基金會正在努力拓展志願者驛站的建設項目,志願者驛站的構想就是在貧困偏遠地區扎根,由志願者組成,依照當地的社區需求,動員志願者到貧困地區進行多元化的志願者服務,為在地提供人力資源、公益物流、信息共享等服務。」在本次交流中,吸引了許多想要投入志願者培訓的大學生前來了解。

返鄉運動將是歷史的大潮

中國社科院的楊團提到中國需要整體的農鄉結合計畫,因為城市與鄉村的對比,造成青年對城市的渴望與幻想,但我們應該為家鄉自豪,因為我們都是從農村出來的,只是有的農村後來發展為城市,而鄉村是實踐夢想的地方,「農村青年對農村失去信心,所以才會逃離農村。」楊團認為如果制訂出一個完整的計畫,加上政府對青年返鄉有更多的投注,返鄉運動將會成為歷史的大潮。

返鄉大學生論壇合照。(攝影:葉人豪。)

作者

葉人豪

喜歡爬山、走路,年輕時走了一半的百岳,還跟女友一起徒步環島。現在女友變成老婆,是個要顧家但又想到處跑的猶豫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