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上游漁業資源瀕臨崩潰 | 環境資訊中心
透視中國環境

長江上游漁業資源瀕臨崩潰

2013年08月29日
作者:袁超鑰(中外對話北京辦公室實習生)

8月15日發布的一項考察報告認為,長江上游漁業資源瀕臨崩潰邊緣,而主要威脅來自於密集的水電開發。

石鼓江段魚類資源採集所獲樣本。有=長江第一灣」之稱的石鼓江段,漁業資源衰退明顯。圖片來源:WWF

2013年6月,農業部長江流域漁業資源管理委員會辦公室和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共同組織了長江上游聯合科考,並於8月15日發布報告。此次考察路線的重點是通天河、金沙江和赤水河流域。考察隊對玉樹、石鼓和赤水3個樣點的魚類資源採樣結果分析顯示,整個長江上游魚類資源保護面臨重重威脅,漁業資源瀕臨滅絕。而金沙江密集水電開發是主要誘因。

長江流域漁業資源管理委員會主任趙依民說:「由於棲息地的破壞和喪失,金沙江乾流的魚類自然資源已經瀕臨崩潰邊緣。規範水電開發的審批和管理程序,修復關鍵性棲息地和種子資源,在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點區域開 ​​展搶救性保護,已經刻不容緩。」 此前中科院水生所等多家科研機構的長期監測數據表明,長江中的「四大家魚」魚苗發生量急劇下降,由上世紀50年代的300多億尾降為目前的不足1億尾。

金沙江流域歷史監測到魚類有143種,而此次科考三次魚類資源採樣僅僅發現17種魚類樣本,其中還有三種外來物種,其種類、數量和個體大小均較土著魚種表現出較強的優勢性。

金沙江上現有已建、在建、籌劃中的大中型水電站共25個;其中預計2020年完工的4座巨型水電站,規模相當於兩個三峽工程。雖然2005年環評風暴後,政府勒令暫停了一些「未批先建」的巨型水電項目,但這些工程在水電巨頭交完數額極小的罰單後(溪洛渡被罰款20萬元),不久又都獲得核准,恢復了重建。幹流上大中型水電站全部建成後,將形成每約100公里就有一座梯級水庫的世界超大水庫群,如此高密度的水庫佈局,將極大量壓縮水生生物生存空間。

考察隊發現:正在建設的烏東德和白鶴灘水電站的沿岸植被,幾乎完全被毀壞。這兩個水壩完工後,將與溪洛渡和向家壩水壩一起將金沙江下游變成四個首尾相連的大型庫區,使整個河流系統由急流變為靜水,導致依賴激流險灘生存的魚類被困在庫區,面臨消失的風險。

部分水庫雖為生態補償而在下游建設了珍稀特有魚類增值放流站,但由於設立的魚種保護目標遠低於實際保護需求,加之無法根本解決棲息地喪失的問題,保護作用十分有限。

同時,目前對於大型水電樞紐的生態影響評價,缺乏梯級電站疊加影響的綜合戰略環評。現在只有針對單一水壩建設進行的評價,從而導致評價結果弱化了梯級水電開發對整體區域生態系統所帶來的中長期風險。為此,科考小組建議盡快啟動對梯級水電開發的綜合評價,以便制定係統化的保護措施。 

※ 本文轉載自中外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