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皮利益誘「私校退場」? 民間:土地、教育雙重災難!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地皮利益誘「私校退場」? 民間:土地、教育雙重災難!

2013年09月24日
本報2013年9月24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受少子化衝擊,部分私校相繼傳出招生困難,積欠教師薪水等,大學如何退場受到討論。教育部在本月14日所公布《輔導私立大專校院改善及停辦實施原則》中,提出解決方案,但內政部卻在18日行政院專案會議中表態,有意鬆綁校地變更。若轉為商業用地,估計私校董事會將可得6-8成校產,而引發質疑。

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與台灣高等教育產業工會,24日早上召開記者會,指出此舉恐圖利財團,造成學校惡意倒閉。不但傷害師生權益,更重擊都市計畫制度,將是「土地與教育最大的災難。」

企圖以「土地開發」改善「教育品質」?

都市改革組織秘書長彭揚凱指出,台灣從1970年代的「發展導向」願意犧牲一切的狀況,更惡化到現在想用「土地開發」解決所有問題,所以不停解編農地、進行徵收,結果不但沒有解決問題,只犧牲了如士林王家、大埔張家等弱勢民眾。

「現在連教育都企圖以土地開發解決,這真的不是好藥方。」彭揚凱指出,若一座學校停辦,那麼原校地應該回到都市計畫中,重新進行評估與規劃,每塊地的狀況不盡相同,但如今內政部所下的指導棋,講明將讓每一塊地都可成為商業作用,分明是要挑戰現有都市計畫的種種規範。

「我懷疑,教育部與內政部根本已經和特定的學校談好了。」彭揚凱提出質疑,認為以國土規劃見長的內政部長李鴻源會發表如此荒謬的見解,實在不可思議。

校地變別墅 景文案殷鑑不遠 恐弊案正常化

根據記者會現場的圖表顯示,三所位於台北市大安、文山區的學校,各擁數千坪的校地,若是全轉作土地開發,利益將有數十或上百億。全教總理事長劉欽旭指出,除了戒嚴時期黨國大老與其家人以特殊背景取得到土地並核准設校外,1986年後再一波的開放私校,在政商掛鉤下,也產生廉價取得公有地的利益輸送,如果8成還地以市價計算,利益之大將成為無底黑洞。

「校地位於精華地段的,便想盡辦法退場,而實際應該退場的學校,反而因為無利可圖,卻繼續存在。」全教總與高教工會擔憂將演變成如此狀況,他們認為,內政部的提議是本末倒置。

高教工會秘書長陳政亮以2001年的「景文技術學院掏空案」為例,當時校方藉口「學校擴充校地」名義,廉價買得21公頃農地之後,卻只用了11公頃做為校地,剩下的10公頃則變更為「一般建地」,而建成高級別墅「大學詩鄉」,景文集團從中獲取了暴利,甚至對此仍不滿足,還侵吞了學費,終遭教育部接管。

陳政亮表示,景文藉著土地變更獲取暴利,當時以「弊案」來偵辦,但現在當局卻公開宣稱私校退場後可以獲得6到8成的土地利益,分明是將「弊案」正常化,實在荒謬。

「這真是破壞正義的恐怖政策。」立法委員邱志偉表示,對於教育部願意自廢武功聽命內政部,他感到非常失望。邱志偉本會期擔任「教育及文化委員會」召委,將安排下週舉行專案報告,要請李鴻源與蔣偉寧兩位部長說清楚。

教團:教育部先談責任 再談退場

全教總副理事長吳忠泰指出「退弱留強」,不但是國人對學校退場的共識,許多正派辦學的私校也是同樣的心聲,但如今內政提出的退場學校校地變更及校產處分方式,其實對退場機制沒有實質幫助。

陳政亮指出,教育部應該積極處理不正辦學的私校,例如把「生師比」提高回1991年20:1的標準等,先提升教學品質,並對以各種惡劣手段逼退教師的學校嚴加控管,而非放棄現有的接管、停辦、停止補助的手段與制度,改以提供「誘因」,以「有利可圖」的方式吸引私校退場,實在不負責任。

作者

賴品瑀

新店溪下游人,曾在成大中文與南藝紀錄所練功打怪撿裝備,留下《我們迷獅子》、《我是阿布》兩部紀錄片作品。現為人類觀察員,並每日鍛鍊肌肉與腦內啡,同時為環境資訊電子報專任記者,為大家搭起友誼的橋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