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4日
摘錄自2013年10月3日教育廣播電台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科學家過去「鐘乳石紋一年長一輪」的普遍假說,被台灣大學地質學系教授沈川洲和研究人員林可推翻了!他們以「鈾釷定年法」證實鐘乳石紋並非都是一年長一輪,會因石洞環境改變,而「多長」或「少長」,衝擊了以往應用鐘乳石年輪所發現的氣候變遷成果,這項驚人發現也登上了國際頂尖期刊《科學》(Science)。
沈川洲表示,過去科學家認為鐘乳石紋一年長一輪,由於某些地區雨水夏多冬少,影響石洞滴下的水量,水多時碳酸鈣含量高、長出石層厚,含量少則薄,形成一輪,所以推估一輪為一年的冬夏輪替,像樹輪一樣,但他用「鈾釷定年法」,藉放射物質衰變來判定時間間隔,發現鐘乳石紋並非每年生長一輪,有時會出現多輪或少輪。
他指出,有了這項驚人發現後,以往用鐘乳石紋數推估的古氣候研究,至少有一成需修正,像是一萬多年前亞洲季風從「冰期」的乾冷弱風,劇變成「間冰期」的濕暖強風,科學家從石紋的輪數算出大概需要180年,但若鐘乳石紋非一年一輪,這個時間可能是錯的,許多氣候預測模型也必須跟著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