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爾地夫蝠魟繁殖活動驟減 引起專家注意 | 環境資訊中心
國際新聞

馬爾地夫蝠魟繁殖活動驟減 引起專家注意

2013年10月10日
本報2013年10月10日綜合外電報導,姜唯編譯,蔡麗伶審校

溫和、食草的馬爾地夫保育動物蝠魟大量減少繁殖活動,推測與海洋養分減少有關。

馬爾地夫的蝠魟。(照片:asands。)

「蝠魟在那裏!」Guy Stevens站在甲板上,指著藍綠色海水中一溜煙滑過的巨大蝙蝠狀身影大叫。在馬爾地夫Hanifaru灣,Stevens和團隊輕裝潛入巨大蝠魟的身影底下。蝠魟擺動銀黑色的胸鰭在珊瑚礁上移動,讓清潔魚幫牠們清潔皮膚。潛水員們不斷按下快門,紀錄這隻身寬達3公尺的蝠魟身上特殊的斑點和花紋,以辨識這些溫和、食草的巨大動物。

蝠魟在馬爾地夫是保育動物,而Stevens是「蝠魟信託(Manta Trust)」的創辦人兼執行長。蝠魟信託由馬爾地夫Landaa Giraavaru島的四季渡假村贊助,於馬爾地夫當地運作。

Stevens追蹤馬爾地夫蝠魟長達8年時間,過去4年內共15000次目睹1500隻蝠魟個體。馬爾地夫的蝠魟族群數量相對穩定,但斯里蘭卡、印尼和其他地方的蝠魟就沒這麼好過了,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蝠魟被捕撈上岸製成藥材,進入傳統中藥市場。

不過Stevens更擔心另一個問題。一般來說,1/3的母蝠魟每年都會懷孕,但是2009年,繁殖潮卻突然停止了。「這到底是長期的自然週期變化,還是氣候變遷或其他危險的人為因素造成的?」Stevens很好奇。

蝠魟的繁殖速度很慢,每兩到三年才會有一隻幼魚,因此任何影響其生育的因素都會影響到族群數量。Stevens指出,蝠魟在食物減少的時候似乎會傾向停止繁殖,「因為繁殖的次數不多,牠們更要確定繁殖所消耗的大量精力不會被浪費掉。」

Stevens發現蝠魟的覓食活動和平均風速高度相關,而整體風速在過去四年下降了許多。當風力減弱時,海水較不易被擾動,導致浮游生物需要的營養素減少。「當主要的生產者受影響,整個食物鏈乃至蝠魟都會連帶受影響。」Stevens說。

衛星測量馬爾地夫海洋葉綠素分布的結果,也支持蝠魟繁殖和食物供給有關的假設。葉綠素是浮游生物生產力的指標,「過去四年,海洋因為缺乏葉綠素而呈現藍色。」Stevens說。

但這並非蝠魟的世界末日,Stevens說,「近日我們總算觀察到一些交配行為,以及公蝠魟交配時在母蝠魟身上留下的傷痕。次數並不多,大約20幾次,遠遠少於過去的正常次數200次,而且目前還無法判斷潮汐是否變得有利於蝠魟繁殖。」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