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2月19日 鄭佳宜編譯;蘇柏維審校 分享到Facebook 分享到Line 分享到Twitter 鄭佳宜編譯;蘇柏維審校 全球化船運和貿易使美國漁業面臨外來水生物種的威脅。以亞洲鯉為例,自水產養殖業者引入美國,多年來,這些鯉魚自密西西比河逐漸北上至大湖區,取代諸多具經濟和娛樂價值的原生魚種,而大湖區的釣魚業就代表每年73億美元的經濟衝擊力。因此,美國釣魚協會疾呼立法,強化州政府和聯邦政府公權力的合作,共同控管亞洲鯉和其他外來魚種的數量。 相關文章 中俄對設立南極保護區投反對票 磷蝦捕撈利益是導火線? 2025/01/16 農業部擬禁養955物種遭爬蟲協會批黑箱、拜登宣布永久禁止沿岸地區油氣開採、美國首例病患染H5N1不治 2025/01/07 台南破獲史上最大廢土集團、日本青森積雪破觀測紀錄、俄油輪黑海漏油致數十海生物死亡 2025/01/06 方力行/氣候變遷大環境下,台灣海洋保育需要新思維 2025/01/03 南投焚化爐擬選址名間遭茶農質疑、日本大型捕鯨業將增三成鯨肉供應量、2024年中國均溫高逾10℃ 2025/01/03 海大發布全台首份離岸風電船隻護鯨守則 「三不四要」守護海洋 2024/12/25 海洋生物多樣性國際新聞外來種湖泊經濟動物動物福利生態保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