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獲配額放寬 南方黑鮪族群恢復恐無望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漁獲配額放寬 南方黑鮪族群恢復恐無望

2013年10月30日
本報2013年10月30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南方黑鮪撈捕配額放寬,真的是因保育成功嗎?2011瀕危物種紅皮書名錄。南方黑鮪魚 (Ian Gordon Auscape International版權所有,IUCN提供)Southern bluefin tuna (Photo © Ian Gordon Auscape International courtesy IUCN)漁業署近日發布「南方黑鮪保育已具成果,各國漁獲配額將可逐步恢復」,2015年台灣漁獲配額將恢復到1,140公噸,並鼓勵民眾品嚐。不過,國際綠色和平指出,IUCN仍將南方黑鮪列在紅皮書中,極度瀕危等級,憂心冒然增加配額,南方黑鮪復育可能更加困難。

配額限制未重視科學評估

漁業署表示,10月14-17日在澳洲阿得雷德召開的南方黑鮪保育委員會(CCSBT)第20屆年會決議,明(2014)年全球南方黑鮪總可捕量(TAC)可達12,449公噸,各國漁獲配額可逐步恢復。其中我國漁獲配額為1,036公噸,將比今年增加88公噸;2015年全球TAC為14,647公噸。

對漁業署宣稱南方黑鮪資源恢復,台灣綠色和平組織持保留態度。海洋專案主任顏寧表示,1996年,世界自然保育聯盟(IUCN)即將南方黑鮪列入紅皮書中,屬極度瀕危(Critically Endangered,CR),與台灣白海豚同一等級;2010年曾有國家提議將之列入CITES(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最後未通過,但將來可能會再度提名,可見其資源量枯竭狀況。

台灣綠色和平表示, CCSBT2011年發佈南方黑鮪的族群狀況,提到目前未被捕撈的親魚群生物量(Spawning Stock Biomass)只剩3.5-7.7%,科學家研究則指出,未被捕撈的親魚群生物量低於10%即有族群崩潰的危險1

顏寧指出,目前的配額限制未將科學評估列入考量,「我們憂心這樣冒然增加配額,可能對南方黑鮪的復育造成傷害。」

黑鮪魚和北極熊、貓熊一樣是野生動物

海洋學者指出,海洋的生物就是野生動物,鮪魚就像北極熊、貓熊、花豹,不能當成食物無限制撈捕;包括鮪魚在內的野生魚類,無法容忍人類無止境撈捕;目前保育速度更遠遠落後撈捕的速度。

漁業署長期以來只知道捕漁,卻不懂海海洋保育,以為做好漁獲文件制度(CDS)2就是保育。

南方黑鮪為我國遠洋漁船在印度洋季節性捕獲之魚種,其他在大西洋及太平洋南緯30度以南作業漁船亦會偶而混獲。事實上,南方黑鮪(俗稱油串)是一種生長緩慢,分佈範圍相當廣泛的大型洄游魚類,為單一系群魚種,一般成長至8-12歲才成熟產卵,主要洄游於印度洋南緯30°至50°之間海域,與在我國週邊海域捕獲之北方黑鮪(俗稱黑甕串)不同種。

由於產卵場的區域限制以及性成熟年齡比較大,南方黑鮪一旦撈捕過度,族群數很難恢復。

瀕危物種吃下肚

無論南方或北方黑鮪,都因撈捕不到百年間族群快速消失。(圖片來源:東港區漁會網頁)台灣原本不吃黑鮪魚,漁業署卻為了讓撈捕南方黑鮪合理化,2006年起,強制要求台灣業者必須將捕獲之部分南方黑鮪運回國內銷售,不得全數外銷。在政府推波助瀾下,原本不吃的黑鮪魚,成為飲食時尚。

無論是南方黑鮪或北方黑鮪,族群數都因人類撈捕,在不到百年間,族群數急遽下降。

 

註釋:

1Worm B, Hilborn R, Baum JK, Branch TA, Collie JS, Costello C, Fogarty MJ, Fulton EA, Hutchings JA, Jennings S, Jensen OP, Lotze HK, Mace PM, McClanahan TR, Minto C, Palumbi SR, Parma AM, Ricard D, Rosenberg AA, Watson R, Zeller D (2009). Rebuilding global fisheries. Science; 325: 578–85

2CCSBT自2010年1月1日起,即實施漁獲文件制度(CDS),要求每尾捕獲的南方黑鮪,應即繫綁標籤,並量測體長、體重,暨要求將前揭資料登載紀錄,另應於指定港口進行轉載,海上轉載需配置區域漁業組織所派遣的觀察員進行檢查,卸魚時亦需派員進行檢查,以嚴格控管漁獲自捕獲起至第一次銷售之流程。(漁業署資料)

作者

廖靜蕙

環境記者/自由撰稿人,致力於生物多樣性主流化。從事社工10餘年,認知到再弱勢的人都可以為自己發言,決定轉投生態保育,為無法以人類語言發聲的生命與土地寫報導。現居台北市,有貓、有龜,以及一些過客。個人粉專「小麻通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