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海洋公園半日死6條鎚頭鯊 | 環境資訊中心
國際新聞

香港海洋公園半日死6條鎚頭鯊

2013年11月05日
摘錄自2013年11月4日星島日報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繼9月極瀕危海洋物種小玳瑁死亡後,香港海洋公園3日再有6條瀕危物種的鎚頭鯊先後急速死亡。6條去世的鎚頭鯊屬瀕危的路氏雙髻鯊,全屬雌性,重45至60公斤,野生年齡平均有10至12歲。現已進行解剖了解死因,懷疑是受一種病發率及死亡率奇高的疾病影響,餘下8條鎚頭鯊情況令人擔憂。

海洋公園昨亦承認3年前同期從日本引入的80條藍鰭吞拿魚,亦於兩個月前全數歸天,但園方一直未公布。園方回應,野外藍鰭吞拿魚平均有10至15歲,而80條藍鰭吞拿魚在引入時不足1歲,3年間陸續去世,原因包括不適應、患病、心臟有問題等、與其他魚類追逐時撞死,現時未有信心飼養藍鰭吞拿魚,故短期內亦不會再引入。

園方首席獸醫馬百樂表示,鎚頭鯊正遭受一種病發率及死亡率奇高的疾病影響,但未知具體病種,導致短時間內痛失6條鎚頭鯊,現尚有8條鎚頭鯊存活,但情況也令人擔憂,獸醫及護理人員正密切監察,如有需要即時進行隔離及醫治,並陸續解剖已死去的鎚頭鯊了解其死因,而館內其餘海洋生物則表現正常。

香港海豚保育學會會長洪家耀認為,早於3年前向園方反映不應飼養瀕危物種,尤其安排與其他多種魚類同住在細空間內困獸鬥更屬危險,現時已經應驗,「鎚頭鯊有很多種,為何一定要引入瀕危的那種呢?為了噱頭向高難度挑戰,造法非常反智。」他建議園方將來引入物種時,諮詢其他動物組織意見。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高級項目主任(鯊魚)曾翠芝表示,鮮有聽聞鎚頭鯊會集體死亡,對於海洋公園的六條路氏雙髻鯊去世,感到心痛及惋惜,希望海洋公園作出交代。她指在大西洋的鎚頭鯊數目,過去30年大跌9成,今年3月的《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中,列明路氏雙髻鯊在貿易時有一定規管,反映其珍貴及瀕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