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0日
摘錄自2013年11月8日中央社台北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漁業署表示,為確保消費者食魚安全,釐清國人對輻射物質是否隨海流擴散污染海域疑慮,自7月23日起對國內漁船捕撈遠洋、沿近海漁獲及返台卸售遠洋秋刀魚產品採樣進行輻射檢測作業。
截至11月4日已採樣250件樣本,採樣魚種包括秋刀魚45件、鮪、旗等大型洄游魚類92件、鯖、鰺等沿近海魚類98件及其他底棲、頭足、蝦蟹貝類等15件。
採樣地點包括宜蘭等11個縣市15處主要卸售漁港魚市場。
漁業署指出,漁船捕撈作業海域除台灣沿近海域,包括中西太平洋遠洋作業漁區,最南到達巴士海峽,最北到達彭佳嶼漁場,已涵蓋國內漁船主要作業漁區,顯示在經濟海域內及台灣週遭黑潮(主、支流域)、中西太平洋等傳統作業漁場及秋刀漁場,尚無漁獲輻射污染情事。
漁業署說明,採樣魚種除日本海域捕撈秋刀魚45件外,還包含鮪、旗、鯊、鰹、鰆等大型洄游魚類,及鯖、鰺、鱰、鯛類、金梭、海鱺、白帶魚、黑口、白口、鯡魚、皮刀魚、狗母、午仔魚等沿近海魚類,狗母魚、鮟鱇魚、比目魚等底棲類以及小卷、鎖管等頭足類、蝦蟹貝類等共205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