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發改委官員稱正研究改革糧食托市收購 | 環境資訊中心
中國新聞

中國發改委官員稱正研究改革糧食托市收購

2013年11月26日
摘錄自2013年11月25日財新網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日前,在一個糧食安全高端論壇上,中國國家發改委農村經濟司副司長方言表示,未來應該形成以市場為導向的價格形成機制。

中國目前對小麥、稻穀實行最低收購價政策,對玉米、大豆、棉花、油菜籽實行臨時收儲。方言在11月23日由國研中心農村經濟研究部主辦的「中國糧食安全戰略峰會」上,談了其個人對托市收購政策的一些思考。

方言表示,現在國家財政對糧食的投入已經達到5700多億元。糧食產量上去的同時,生態環境和政府財政的壓力都比較大。

下一步怎麼辦?她提出採取雙管齊下的方式,口糧小麥、稻穀延續一段時間最低收購價,臨儲收儲政策,其中或考慮選取某個品種進行調整,具體可採取現在大家建議比較多的目標價格方式來操作。

所謂目標價格,是指在農產品播種前,國家有關部門根據當年的物價水準、糧食生產利潤、農民收入增長等因素,確定目標價格,並向社會公佈。收穫後,如果市場價格高於目標價格,農民就按照市場價格出售;當市場價格低於目標價格時,國家將目標價格市場價格與之間的差價,直接補貼給農民,農民生產的農產品則隨行就市出售,不再由國家收購。相對於托市收購,這被認為可減少市場價格的扭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