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04日
摘錄自2013年12月3日自由時報豐原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台中市豐原區業餘古生物研究者李天德,最近在大甲溪畔發現一件長70公分的珍貴烏龜化石,研判是雨季岩層被大水沖刷才出露的。他說,化石禁不起殘酷大自然的風吹雨淋,需要積極搶救發掘。
李天德說,外埔文化學會邀他本月中旬舉辦「大甲溪地質觀察與親近化石之旅」,日前勘察場地時,發現這件烏龜化石,今年春天曾嚮導北部一個地質考察團,在該處來來回回走動,都沒有人看到這件化石,他推論是夏天雨季被大水沖刷才出露的。
今年夏天接連有幾次颱風,大甲溪上游德基水庫、石岡水壩預防性洩洪,導致龜殼被洶湧大水沖刷得僅殘存少許形貌,化石長約70公分、最寬約四45公分,身軀修長扁平、流線型之特徵,初步判斷應屬海龜之類。
這件化石現蹤於大甲溪上新世桂竹林層與錦水頁岩(年代距今約530至181萬年前)交界處砂岩層中,背甲在上,裸露在外,腹甲猶包覆在母岩中,四肢則僅剩右鰭肢,背部輪廓顯明,殘存角質板呈咖啡色。
根據文獻記載與化石玩家口耳相傳經驗,台灣出土龜類化石稀少,且多為殘缺者,大甲溪梅子段雖然在數年前曾出土過一批龜鱉類化石,但都屬於殘片。李天德指出,這次發現的化石標本品相堪稱良好,要進行復原並不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