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全新AGU事件】「低血鈣事件」餘震未停 | 環境資訊中心

【味全新AGU事件】「低血鈣事件」餘震未停

1985年06月21日
作者:楊憲宏

消費者文教基金會抽驗市售育嬰配方奶粉,發現味全新AGU的「鈣磷比例」合格,但鈣、磷個別實測含量卻比罐外標示的含量為高。味全公司代表昨天前來本報作說明時,證實目前新AGU確有這種鈣磷標示值與實測值不符的問題,味全公司自1月底嬰兒奶粉事件發生後,已擬定逐步改善計畫,目前正進行中。

今年年初陸續發生嬰兒配方奶粉引起的低血鈣症,使父母普遍對這種配方食品產生疑惑及困擾。昨天出版的6月份消費者報導指出,大部分消費者面對種類繁多的育嬰配方奶粉不知該如何選擇,而要求消費者文教基金會試驗其中成份。

在試驗項目中,包括大腸菌屬、生菌數測驗、脂肪含量、蛋白質、鈣磷比例、水分及灰分測定,包括味全新AGU在內的所有抽驗品牌都合乎國家標準。

在碳水化合物方面,消基會報告指出,味全新AGU嬰兒奶粉摻加了蔗糖。使嬰兒奶粉較甜,而發生「使吃味全奶粉的小孩,無法轉餵其他種類育嬰配方奶粉的低適口性現象。」

味全公司指出,第一代的AGU嬰兒奶粉確實曾經摻入10%左右的蔗糖,新AGU嬰兒奶粉上市後蔗糖降低到5%,但今年4月16日後出廠的味全新AGU奶粉則不再加蔗糖。味全公司解釋,不加蔗糖並不是因為加蔗糖不好,而是為了讓嬰兒奶粉的成份更接近母乳。

味全公司贊成消基會將來繼續檢驗嬰兒奶粉,並認為這項行動有助於廠商約束自我,並使消費者從「公正第三者」獲得更多正確的資訊。

最近一期的「消費者報導」公布市售嬰兒奶粉的檢驗報告,讓嬰兒奶粉自1月底「低血鈣症震撼」事件發生後,第二度成了消費市場、家庭及小兒科門診的「熱門話題」。

自年初低血鈣震撼之後,各大教學醫院的新生兒科病房記載病歷時有了新規定:「必需問清楚吃什麼牌子的嬰兒奶粉。」一些嬰兒出現不容易解釋的病理現象時,「嬰兒奶粉」也經常被列入「第一批」必須篩選的病因之一。

這種緊張狀況不只發生在醫院,各嬰兒奶粉廠商也戰戰兢兢,對自己的市售產品是否會被「找出問題」大感憂慮。

消費者文教基金會要檢驗嬰兒奶粉的消息,實際上在2個星期之前已經「洩密」──消基會的工作人員頗感納悶與困擾,他們認為「洩密」之事極為不可思議。

大部分的嬰兒奶粉廠商,在結果公布之前已知道這個月的檢驗主題是「嬰兒奶粉」,並互相走告檢驗項目中包含「鈣磷比例」,使部分廠商更加「神經質」。

家長在選購嬰兒奶粉時──站在購物架前更覺徬徨。就公告的結果看,消費者文教基金會在此時提出一分「追蹤報告」,對於緩和這種壓力日增的緊張氣氛,確有相當程度的幫助。

事實上,早在低血鈣事件發生之前,臺北市一群小兒胃腸科醫師,已經就他們所獲得的第一手嬰兒奶粉資料,對國內多達30餘種品牌的嬰兒奶粉做過成分是否「母乳化」的非正式評估,這個評估指出,目前只有6個牌子的嬰兒奶粉較接近這個水準。

小兒胃腸科醫師是以蛋白質的酪蛋白、乳清蛋白比例以及乳糖含量做評估標準,所謂「母乳化」一般也只是指這兩方面的品質接近母乳的意思。以功能而言,實際上與「母乳」仍距離很遠。

低血鈣症事件之後,小兒科醫師對臺灣地區2個月左右的嬰兒普遍所仰仗的每日唯一食品,提高警覺。一名小兒科專家指出,目前的小兒科醫師在向家長介紹嬰兒奶粉時,已經不像過去那樣「不經大腦」。而且院內「病案會報」也不斷有醫師提出「嬰兒奶粉」的種種比較性學術報告。

「低血鈣症震撼」使臺灣地區消費者普遍對這個「寶寶吃的」食品不再隨便但卻未必能真正進入選擇嬰兒奶粉的境界,而即使所謂「母乳化」嬰兒奶粉,也不是嬰兒營養的最佳選擇。一名小兒科胃腸科醫師說:「還是多費一點心勸母親哺育母奶最穩當。」

原載民國74年6月21日聯合報第3版

※ 本文轉載自《我們不是天竺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