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腳之一:放單的悲歌】煉銅三年 焦土一片 ──第一家被停工的國營企業 | 環境資訊中心
環境書摘

【行腳之一:放單的悲歌】煉銅三年 焦土一片 ──第一家被停工的國營企業

1983年10月02日
作者:楊憲宏

臺灣金屬礦業公司去年出版一本簡介,其中有一張3年前拍的「禮樂廠全景」的彩色照片,只見這家煉銅廠座落在青山群谷之中。如今禮樂廠四周的青山與翠谷已經不再,代之以象徵死寂的焦褐色。

一位礦冶專家針對禮樂廠下了一句很沈痛的評話:「煉鋼三年,焦土一片。」

在禮樂廠停工前,經過北濱公路禮樂廠房旁的水湳洞、哩咾,一股強酸味撲鼻而來;張眼望去,禮樂廠的廠房,一棟棟好像浮沈在瘴氣中的古堡,讓人鬱悶得透不過氣來。

一位最近曾進入禮樂廠參觀的擊者說:「參觀完了,我實在不敢相信禮樂廠才運轉3年;從工廠內部的設備維護狀況看來,簡直像已經營4、50年的老廠。」

長久吸入禮樂廠所排出的二氧化硫氣體,對人體肺部為害很大,立即影響是造成慢性支氣管炎。動物實驗曾指出:二氧化硫可能是一種「助致癌物質」──能幫助致癌物質引發人類癌變。因此,美國聯邦所訂出的排放標準只有5ppm。臺灣地區所設的標準則萬達650ppm,近2年來,禮樂廠排出的二氧化硫經常超過2500ppm。

很多人感到不解的是,為什麼3年前會讓這麼一家污染嚴重,沒有反污染設備的工廠開工。事實上,禮樂廠並不是沒有反污染設備,只是它的反污染設備由於操作失當,在開工的第一年便壞掉了。

臺金公司對禮樂廠的書面簡介中,提到「製酸」這一項,其實就是禮樂廠的反污染設備,由於進口銅砂的主要成分是硫化銅,在製銅、焙燒、吹煉的過程中,硫會氧化戍二氧化硫,這是製銅必然有的副產品:假如直接排放出去的話便是污染。臺金公司當年設計「反污染」時,為這些二氧化硫想了一條出路「製酸」;用「水洗滌法」把二氧化硫轉化成硫酸,這樣既可以解決二氧化硫的排放問題,還可以做出硫酸這種工業必用的原料。

禮樂廠的英文簡介資料中,說明經「製酸」這個步驟之後,禮樂廠「高40米的煙囪所排放的氣體,二氧化硫約含量可降低到600ppm。」

這分資料說明一個事實,禮樂廠為對付二氧化硫問題,設廠當初已考慮了「反污染」,而且這個「反污染」設備的能力已令於國家標準。但實際情形並非如此,究竟問題何在?

一位瞭解臺金公司內部作業的金屬專家說:「禮樂廠營運錯誤,把這套合格的反污染設備弄壞了。」

營運錯誤的關鍵在,二氧化硫從銅砂焙燒爐、電爐及吹煉廠產生後.經由一個攝氏350度的管道輸送。這個管道中含有二氧化硫與水蒸氣,在高溫下,互相作用的機會不大,不過,一旦度下降,二氧化硫就會與水蒸氣結合,形成稀硫酸與稀亞硫酸。這兩種化學物殘留在管內的結果是:腐蝕管道的鐵質。禮樂廠過去「製酸」這個步驟由於進口的硫化銅砂,含硫量規格不一,以致未能經常維持營運,時而停工,管道便是在這樣做做停停下,被殘餘的稀硫酸腐蝕。管道弄壞了之後禮樂廠約二氧化硫排放就此失去控制。

一位工廠反污染設計專家指出,禮樂廠最近投資3億買「排硫酸冷卻系統」件,雖可置換目前損壞的管道,達到反污染的水準,但只要禮樂廠在營運處理方面,未能全面改正,這套新設備恐怕又會給弄壞。

事實上,禮樂廠產生的污染,不止「二氧化硫」一項,從進口銅砂的成分去看,在主成分硫化銅外,還有銀、金、汞、砷、銻、鋅、餓、砷、碲、鈀、白金鉛等,但在禮樂廠宣稱的「主要產品」下,除了銅、金、銀外,大部分的貴重稀有元素、金商及有毒的重金屬,都已不知去向。然而,禮樂廠對這些一問題僅止於「研究」。目前這些有毒物質幾乎都與廢水一起排入北濱公路外的海中。

懂金屬的專家路過臺金公司時經常嘆氣:「臺金把值錢的東西住海裡倒。」過去濂洞煉銅舊廠排出污染水造成陰陽海,事實上禮樂廠也正在製造第二個陰陽海──充滿重金屬與未知毒物的海。

目前臺金公司寄望11月進口的冷卻鍋爐機器,能夠逐步改善二氧化硫排放問題,以符合現行污染防治法的標準。瞭解禮樂煉銅廠作業問題癥結的專家認為,連只是治標之計,根本問題還是沒解決。

禮樂煉銅廠作業大部分屬於高溫操作、腐蝕性操作,具有高度的危險性。但是,從現有操作所產生的問題看來,當初建廠在設計時並未充分顧及這類因素,使得部分機器設備維護起來困難重重,才會有現在污染雛以控制的情況。

煉鋼廠內製酸部門逸出的強酸氣體,擴散在40公尺周圍,讓許多到廠參觀人士根本無法忍受;部分高度污染區域的操作人具得戴上防毒面具才能工作。廠內排放含有酸液的廢水渠道未加蓋,更讓人有步步危機之感,這樣的工作環境,並未受到工礦檢查委員會的注意。

部分看過現場操作的人士懷疑:由於工作環境不良,在高溫、高熱、強酸的威脅下,許多工人不願意主動著顧部分機器設備,連帶使整個操作系統發生問題;加上有經驗的操作人員不多,更增加污染的嚴重性。

禮樂廠的工程師並非不瞭解問題所在,只是他們的看法未必受到重視。專家認為,這充分顯示臺金決策人員在行政管理、規畫設計、擬作維讓、人員訓練等方面,有很多缺失。

也有人認為,臺金公司進口的礦砂,品質受限於市場與其他因素,往往造成操作上的困雞;這也是形成污染的生主要原因之一。

這適足以表示禮樂煉銅廠的建廠設計缺乏「彈性」,無法機動處理這類問題。像中油、臺電在做這種重大工程的廠房設計時,就會考慮有關原料的品質問題,預先安排操作人員與規劃的工程師溝通意見,避免日後可能產生的問題。

何以會出現這樣的誤失?一位專家說出問題的關鍵:「禮樂決策人員不太像是在辦一個廠,倒像是在採礦。」他指出,防治禮樂污染,並非做不到的事,只要主管人真能夠像重視生產一樣來看待防治污染,問題便解決有望。

面對衛生單位與社會各界的壓力,禮樂煉銅廠已成為主管當局的燙手山芋。整廠若是長期停工,農夫必然機以估算。一位評估禮樂廠設計操作作業的專家說:「禮樂廠就像是一個養不好的孩子,既然不忍心甩掉,就得好好管教他!」

翁台生、楊憲宏合寫 原載民國72年10月2日聯合報3版

※ 本文轉載自《受傷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