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濱青年舉辦「貓公夢想音樂會」 聽見彼此的夢想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豐濱青年舉辦「貓公夢想音樂會」 聽見彼此的夢想

2013年12月23日
本報2013年12月23日台北訊,賴品瑀整理報導

「一個人是一滴水,一群人就是一片海洋」21日一群東華大學的學生,在花蓮縣豐濱鄉豐濱村多功能廣場舉辦「Kasi’nawan‧嘎心那灣。一起曬鹽巴」貓公夢想音樂會,藉著音樂與紀錄片,說出對自己、對豐濱的夢想。

「你對自己,與生活的土地,有什麼夢想?」主辦這場活動的部落青年潘麗如(Ebay)目前於東華大學台文系就讀,也是出身豐濱部落的葛瑪蘭族。潘麗如表示,豐濱因為面臨了山海劇場的開發爭議,也開始了對當地發展走向的討論。

東華阿美族學生會

有歌舞、樂團,也有自彈自唱,大學生們以阿美族傳統歌舞或是國語歌曲來傳達自己對這塊土地的關懷,並試著讓觀眾思考在地的文化傳承,以及文化、土地與夢想的連結。

除了音樂,晚會議穿插數支學生所製作的短片,分別從在地特色的海稻米、香蕉絲、藝術工作室的影像紀錄來表達在地文化傳承,以及豐濱訪談紀錄片與TED「台灣空拍家園」等對家園的觀察。學生們希望,透過播放影片,讓參與者在觀賞中,找到文化傳承的可能方向與豐濱在地文化的記憶,並同時以不同角度看見自己的家園、聽見在地民眾的想法。

東華學生社團演出 地球公民提供

萌芽中的部落產業 需融合傳統與創意對抗大型開發

對這群年輕人來講,山海劇場不只是靜浦部落或磯崎部落的事,而是整個豐濱的事。因此舉辦這場晚會,希望不管是豐濱人、在地學生、政府、乃至外地遊客,能有交流彼此想法的機會。

潘麗如指出,雖然花蓮、台東兩縣府,目前都選擇以大型建設帶動東海岸觀光發展。但這群原住民青年擔憂,這些大型建設所提供的工作機會,與在地特性無關,將使在地文化無法傳承,在離根越來越遠的狀況下,更難有屬於自己的創新。

參與的孩子觀看貓公部落手作明信片 地球公民提供因此這群年輕人提出,不管是豐濱鄉或是東海岸各部落,未來該怎麼走,應該由當地全體居民,尤其是年輕人來發揮自己的想法創意。

就以豐濱而言,其實已經開始展開了實際的文化傳承行動。例如當地有群阿美族人成立「吉籟獵人學校」,傳承獵人精神並同時與休閒旅遊結合。而港口國小的小朋友們,便是除了在從生活中學習技藝與文化外,也將自己的生活作成繪本,變成族語教材。而當地也有一群藝術家分別以文史工作室、小型特色民宿等,嘗試以小而精緻的產業,將文化傳承與生計結合。但這些在地資產目前都處於萌芽階段,可能還無法抵擋大型硬體建設的侵門踏戶。

「你怎能買賣天空?」潘麗如與靜浦部落族人林明治(Canglah Kapelo')以阿美族語、國語翻譯朗讀美國西雅圖酋長知名談話,藉此顯示原住民遭遇的困境不分國界,希望能為家園採取行動,阻止土地與文化流失漸趨嚴重的情形。林明治分享自身經驗,更認為此次活動將是個開端,年輕人的行動與心力,終將感染部落的長輩。

作者

賴品瑀

新店溪下游人,曾在成大中文與南藝紀錄所練功打怪撿裝備,留下《我們迷獅子》、《我是阿布》兩部紀錄片作品。現為人類觀察員,並每日鍛鍊肌肉與腦內啡,同時為環境資訊電子報專任記者,為大家搭起友誼的橋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