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1月15日
摘錄自2014年1月14日中國時報台北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近2個月台灣受大陸冷氣團影響,已經累計發生5次霾害,其中7、8成是細懸浮微粒PM2.5,不過環保署目前空氣品質監測指標PSI,根本監測不到PM2.5。
立委13日決議,環保署必須在2個月內邀集專家學者研議,並在七月提出涵蓋PM2.5的新式空氣汙染指標AQI,提供民眾正確的空汙監測及預警。
環保團體指出,PM2.5已被國際WHO承認為一級致癌物,台灣卻沒有納管,根本是拿民眾生命安全開玩笑;美國早在1999年實施AQI新制,納入PM2.5及臭氧8小時值。
中興大學環工系教授莊秉潔表示,6、7年前台灣就討論是否要訂AQI,至今仍在找專家研究,可說是原地踏步。環保署不敢「大步走」的原因,他認為,目前台灣PSI超過150才會亮紅燈,一年大約只有10幾天超標,若改成AQI,台灣可能有超過100天都是空氣品質不良況狀,擔心「觀瞻不好」,導致政府執行綁手綁腳。
「我們真的只是要一口乾淨的空氣」她指出,「政府只看到中油有困難,但有看到人民的肺、健康有更大的困難嗎?」
環保署長沈世宏強調,環保署將比照美日,訂定鋼鐵石化、發電廠新的排放管制標準,逐步讓汙染物減少,另大幅推動電動汽車、公車,降低油品含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