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能和自然環境打交道的地方。」29歲的年輕農夫阿碩,帶著同是七年級生的妻子小綠,回到兒時生長的小農村務農,如同村裡每日辛勤耕作的老農,他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孕育稻米、瓜果與兩人的下一代。這樣的選擇,讓同齡的年輕人難以置信,但夏令時節,祭祀先祖與神明的廳堂裡,堆滿了稻穀和蜜香瓜,一切彷彿有了答案……
夏日豔陽天,是美濃蜜瓜豐收的季節。
早晨的陽光不毒辣,但白色網罩溫室裡連一絲風也吹不進來。蹲伏在瓜株間的阿碩,胸前後背早已淌滿了汗水,伴隨巡田的大黑狗Hino 趴在瓜籐架下吐氣,等候著蜜瓜豐收的日子來到。
與他結伴歸農的妻子小綠,抱著剛滿兩歲的阿禾在三合院裡散步。一身不同於都市女孩的健康膚色,是農村生活三年的自然餽贈,「我們稱自己是『田裡的孩子』,不只是阿禾,所有的農作物都是田裡的孩子,我們一起接受土地與自然的餵養。」
傳統農村裡「不一樣的農夫」
小綠從小住在台北信義區,雖不像阿碩是農村囝仔,但農耕對她來說卻並不陌生。她是花蓮大王菜舖子「不一樣的漂鳥」計畫裡,最早的實習農夫「漂鳥一號」,基本的翻土、播種、除草她都學過,也熟悉有機防治技術,讓土壤回歸自然健康。
小綠和阿碩一樣,都畢業於建築系,她從小看著台北的建築物一批批蓋起,但一棟比一棟醜,所以她選讀建築,想要蓋出好看又舒服的房子。但後來她發現,房子與生活態度相關,「對自己的生活沒有概念的人,就不會在乎自己怎麼居住;如果你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樣的生活,就會去找那樣的房子。」
勇敢的阿碩、小綠選擇回鄉務農,過自己想要的生活。
剛回鄉時,他們只是要當傳統的農夫,顧好耕種就好,將販售交給盤商,「後來想想,因為小綠曾向花蓮的大王菜舖子學過蔬果的配送方式,我們又能做包裝、網路行銷,為什麼不自己賣?」
兩人渴望自訂售價、自創品牌,攜手創立「田裡的孩子。小農家」。
阿碩負責田務、出貨、包裝與設計,小綠接訂單、處理客服,還有照顧被暱稱為「懂事長」的兒子阿禾,「不過,懂事長的工作非常簡單,只要逗我們笑就好了!」滿頭汗水的阿碩小綠不管多忙,總忍不住每隔十多分鐘就湊過來親親阿禾柔嫩的小臉。
很多農夫都說種田「歹賺吃」,為什麼阿碩、小綠願意一頭栽入?
這個問題,也曾讓阿碩的農夫爸爸苦惱。鬢髮鬚根逐漸斑白的他,過去也是出外到都市打拼的一代,六、七年前才結束賣二手車的工作,回家務農。在農村以慣行農法大面積種植的他,一開始很擔心兒子的選擇,在電話中問阿碩:「你想清楚,種田不好做啊!你想種什麼,爸爸來種就好了!」「我想很久了。」阿碩這樣回答。
也許是阿碩的堅定打動了爸爸,也許是期待停滯發展的農村還有機會改變,「如果你真的下定決心,就回來試試吧,乖乖做、認真做比較重要。」阿碩爸爸一句話,讓村子裡多了一對新農夫妻、一片有機田,「老農夫突破有限,但年輕人懂得多,什麼都願意嘗試。」
阿碩、小綠回鄉耕田的最大堅持,就是友善土地、和萬物和平共存。他們積極參加縣府辦的產銷班訓練,也到中興大學的神農講堂聽課,申請貸款在爺爺留下的田上蓋溫室,順應時節,以安全用藥的方式,種植蜜香瓜和蕃茄。
這個新農家庭,種出了在批發市場屢創新高價的美濃蜜瓜。
美濃瓜過去是大面積粗糙種植的作物, 市場上一斤只有30~40元,但阿碩小綠的蜜瓜,果皮上有自然蠟質、果香四溢,在批發市場最高曾喊到250元的拍賣價,去年更進步到260元,而以盤商「買公斤賣台斤」的習慣換算,最後一顆蜜瓜在市場上售價可達200元。
「千萬不要把果籽漿層挖掉,皮也不要削,脆脆的果皮、香甜的果肉、多汁又豐富營養的果籽,就是我們蜜瓜最好吃的部份。」
大批收成的蜜瓜,農人通常都直接丟入水車裡沖洗,但阿碩、小綠捨不得在蜜瓜果膚上留下任何一點磨損,寧願拿著菜瓜布柔軟的一面,耐心的一顆顆放在水中擦拭。閃爍著水光的香滑蜜瓜,排滿祭祀神明祖先的廳堂,等待著依大小、外觀分級選果、裝箱。紙箱裡的小卡,是阿碩親自設計,向顧客們解說種植的用心與感恩。
阿碩以實際收入,證明以友善種植、正確行銷,農夫的年收入不比一般上班族差,「我們回來做農業,也希望這個產業能有點新希望,不管是對土地,還是農夫的收入,不然當農夫真的太孤單了。」
蜜瓜的生長筆記
一顆美好的蜜瓜, 來自天地間許多美好緣份的交集,陽光、風、雨、土壤、農人的汗水,還有辛勤的蜜蜂。
從蜜瓜育苗開始,開花、著果,阿碩成日都在溫室裡,從跪在地上開始,接著能搬張椅子坐,最後要伸長了手整枝、選果,每日巡完一回再一回。一株蜜瓜藤,若是露天種植讓瓜藤爬,可以結出非常六至八顆果實,但果實品質與大小參差不齊。阿碩一株只留一到兩顆蜜瓜,讓所有的營養精華集中,蜜瓜在溫和的環境中過得舒服,長得自然美好。
蓋溫室種植雖然提高成本,卻穩定了環境、氣候等不定因素,沒有大風大雨,瓜藤能直立往上爬。土地上蓋著抑草蓆,只留下小洞讓瓜苗透氣,等到瓜株長成了有遮住陽光的能耐,才掀開抑草蓆,容易藏蟲卵的雜草自然長不高,不用施藥也能減少病蟲害。
作者:諶淑婷、黃世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