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富光:台灣放流鰻對鰻苗潛在貢獻度為0.5%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劉富光:台灣放流鰻對鰻苗潛在貢獻度為0.5%

2014年05月23日
本報2014年5月24日基隆訊,特約記者賴春福報導

農委會水產試驗所放流鰻魚苗(水試所提供)台灣水產試驗所副所長劉富光指出,在 2013 年度標幟放流,總共放流成鰻2160 隻,粗估有5~7 成以上於放流後被捕抓或是自然死亡,估計剩下3~5成之鰻魚可順利降海洄游。由去年日本養殖新聞與中國鰻訊提供的資料顯示,去年鰻年度捕抓到的亞洲的鰻苗總量約是20公噸 (約10,000 萬條鰻苗),估計台灣放流鰻對鰻苗之潛在貢獻度為0.3~0.5%。

5月22日,劉富光主持年度鰻魚人工放流分工整合會議時指出,平均可生百萬顆卵,假設孵化與存活率為0.1%,則本次放流預估可增加30~50萬條鰻苗的天然資源,以平均每尾百元計算,可創造潛在產值達3,000萬元以上。

他說,日本鰻是東亞水產養殖的重要魚種,由於商業化人工種苗生產尚未建立,因此養殖所需的大量鰻苗皆需依賴天然捕撈,然近年來鰻魚資源日益下降,導致鰻苗供不應求,造成養殖產業發展的瓶頸。鰻魚是降海產卵型魚種,大部份幼苗溯河成長,達到成熟期才降海產卵。鰻魚人工放流係資源培育現階段較為可行的方法。

台灣水產試驗所自1976年迄今已執行54次放流工作;共放流42,000公斤11 萬尾鰻魚。放流後並進行效益追蹤評估,希望對鰻苗資源培育有所助益。他以為,為了確保及增加天然鰻魚資源量,台灣於2013年已訂定明確的規範,將放流河川規畫為禁漁區,禁止日本鰻之黃鰻與銀鰻捕撈活動,以便有效避免放流鰻魚在未降海前就被捕抓,使放流鰻有機會適應野外環境並順利降海,同時也能保護河川的野生鰻族群。

※ 同步刊載於「台灣水產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