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紀錄片
李安豐|6'14''|2016|臺中都會公園 ※ 編按:守護環境由瞭解開始,影像就是觸發行動的關鍵。台灣環境資訊協會自2007年開始舉行自然生命印象短片徵件,廣邀創作者加入資訊公開的行列,以創作守護環境。今年徵件活動邁入十歲,更跨界串聯動畫創作圈,以「自然,在一起」為題展開徵求。 【環境創作短片展】將陸續分享本屆徵件得獎動畫與生態紀錄片。在不同詮釋、風格與創作之中,將以多樣的角度與觀點出發,述說在地環境故事! 作品簡介 原生種「布氏樹蛙」與外來種「班腿樹蛙」,不論是體型大小和顏色花紋都極其相似,你分辨得出來嗎? 台中都會公園的布氏樹蛙,正因外來種而面臨極大的生存危機,...
廖勁智|5'33''|2016|新北市土城區 ※ 編按:守護環境由瞭解開始,影像就是觸發行動的關鍵。台灣環境資訊協會自2007年開始舉行自然生命印象短片徵件,廣邀創作者加入資訊公開的行列,以創作守護環境。今年徵件活動邁入十歲,更跨界串聯動畫創作圈,以「自然,在一起」為題展開徵求。 【環境創作短片展】將陸續分享本屆徵件得獎動畫與生態紀錄片。在不同詮釋、風格與創作之中,將以多樣的角度與觀點出發,述說在地環境故事! 作品簡介 錯落在電線交叉處的小小窩巢,是大捲尾養育六口的家。 鳥媽媽每天辛勞地奔波、在暴風雨中展翅為孩子遮雨,一切付出都只為了讓牠們平安快樂的長大。 鳥兒長大了,但家也變擠了。...
2016-12-04 10:14
從跨國企業到獨立製片的入圍者,共同角逐17項大獎;專業研討會看盡影視產業一條龍:原創故事培育、最新拍攝器材、市場創投媒合;此時此刻的影展魅力,展現綠色銀幕的分享精神,生態紀錄片從來不是一個人便能成就的。
第十屆綠色銀幕影展有2...
蘇仁德|6'5''|2016 | 台南市官田區 ※ 編按:守護環境由瞭解開始,影像就是觸發行動的關鍵。台灣環境資訊協會自2007年開始舉行自然生命印象短片徵件,廣邀創作者加入資訊公開的行列,以創作守護環境。今年徵件活動邁入十歲,更跨界串聯動畫創作圈,以「自然,在一起」為題展開徵求。 【環境創作短片展】將陸續分享本屆徵件得獎動畫與生態紀錄片。在不同詮釋、風格與創作之中,將以多樣的角度與觀點出發,述說在地環境故事! 作品簡介 還記得小時候做過的生物觀察作業嗎?養蠶寶寶或植物生長日記,學著照料一段小生命,耐心地觀察牠一點一滴的成長變化。本片水雉爸媽丟蛋的故事,...
2016-10-30 06:03
孕育我們生命的台灣,周遭婆娑海洋是島嶼的搖籃。
我深信著,幾萬年來,海洋搖籃沒有改變。直到我們這一代人,帶著科技的貪婪,漠視污染的不義,改變了千古不變的海洋。
我們曾經以為海洋屏障我們的安全,只要不靠近海邊就不會有溺水的事件,更...
2016-08-21 10:34
每個人心裡,都住著一個在大地母親懷裡的孩子。我們要如何拉近與她的距離,共同快樂的生活呢?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林務局、遠傳電信合作的短片徵件活動,以「自然,在一起」為題,獲得熱烈回響,2016年共有徵得生態紀錄片41部,首次辦理的動畫徵件更徵得...
2015-10-23 09:57
※ 編按:從文學經典《白鯨記》獲得靈感,一部無任何對白、章節與劇情,僅呈現遠洋漁船上的真實畫面。《莉維達.地海之詩》於2012年公開後即受大眾矚目,於美國影評人公認為最佳實驗電影,接續於CPH:DOX影展新視角獎、維也納影展、米蘭紀錄片等國...
2015-09-01 09:07
以石虎救傷收容、繁殖、野放為腳本的紀錄片《大地的孩子-小石虎返家之路》,4月榮獲休士頓影展中獲頒「自然和野生動物項目 Nature & Wildlife」最高榮譽白金獎。特生中心主任方國運表示,影片獲獎顯示國人石虎保育研究受到肯定,...
2015-08-21 10:09
工作多年後,張博鈞在土地上找到一份內心的寧靜,在野外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標。一隻螢火蟲的身影喚起過往的記憶,也開啟通往生態紀錄片的大門。
時常接觸農友 種下熱愛自然的種子
自他有記憶以來,祖父便在宜蘭種植稻米和三星蔥自給自足,那時交通不便,生活...
2015-08-09 05:00
※ 接續〈那些追鷹的日子〉,專訪李偉傑導演紀錄蜂鷹的艱辛歷程,本篇將為大家揭開《蜂台灣》幕後的拍攝二三事。
2011年李偉傑導演以生態記錄片《九九蜂鷹》廣受各界肯定,獲得許多國內外生態攝影獎項。當時李偉傑到養蜂場拍下蜂鷹覓食,與蜂鷹攻擊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