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傳多樣性 | 環境資訊中心

遺傳多樣性

2024-12-16 10:44
比亞沃維耶扎森林(Białowieża forest)坐落在波蘭與白俄羅斯邊界,這裡是歐洲野牛、狼、鹿和猞猁生活的淨土,也是歐洲最後的一片原始低地森林。但是隨著政局動盪,森林不再平靜。 2021年,上萬名移民試圖跨越白俄羅斯與波蘭邊界...
2024-05-15 16:30
棲息於低海拔樹林、竹林和果園,翠綠的諸羅樹蛙,自從入列生態服務給付,可愛的形象隨著農民觀察紀錄,廣受大眾熟悉及喜愛。不過,諸羅樹蛙的族群數量仍舊難敵棲地減少的狀態,而名列保育類物種。  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針對分布較為零散...
2024-01-19 10:49
為釐清歐亞水獺的遺傳資訊,在農業部林業署的支持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李壽先教授和跨國團隊合作,分析亞洲地區包括金門在內的歐亞水獺族群。研究結果顯示,歐亞水獺已形成三個具明顯遺傳差異的族群,金門的歐亞水獺便是其中之一,應被視為不同的保育管理單元...
2024-01-11 10:08
釀酒酵母菌肉眼看不到,但卻可以吃得到、喝得到。中研院生物多樣性中心研究員蔡怡陞研究顯示,台灣與中國同樣擁有世界最豐富的釀酒酵母菌遺傳基因。釀酒酵母菌肉眼看不到,這個研究是怎麼做的?這個研究,又訴說了什麼樣的環境與人文變遷? ...
2022-11-24 10:26
編按:《生物多樣性公約》第15屆締約方大會(CBD COP15)即將在下(12)月的7-19日,於加拿大蒙特婁舉行。雖然我國並非締約方,但2020年在林務局以及多位專家學者的努力之下,出版了台灣首份生物多樣性國家報告。值此之際,特別邀請國內...
2022-09-15 09:28
編按:聯合國糧農組織(FAO)預估,過去一百年,全球因農耕方式轉向種植基因單一、高產量的作物,已流失75%的作物遺傳多樣性。為了保育遺傳多樣性,在同時面對氣候變遷、人為開發造成棲地破壞等外部壓力之下,科學家們與時間賽跑,透過種子庫及在地傳統...
2020-12-01 17:33
2020年轉眼已近尾聲,但震撼全球局勢、造成百萬人死亡的重大公衛危機——武漢肺炎(COVID-19)仍未趨緩。這場疫病的爆發,凸顯了「生物多樣性」與人類社會的距離其實不遠;環境科學家也警告,如果人類繼續破壞環境——例如砍伐森林、盜獵野生物、...
2019-02-27 20:30
面對氣候變遷,具備哪些條件的物種,較能挺過環境劇烈變動的衝擊?由台師大教授李壽先率領的跨國研究團隊,針對廣佈於台灣及亞洲大陸不同海拔的鳥類「粉紅鸚嘴」(Sinosuthora webbiana bulomacha),進行全基因組變異分析,及...
2018-03-28 14:46
紐西蘭一位雀鳥專家,準備舉辦一場聽來驚世駭俗的活動:「精子游泳大賽」,讓參加者投注,猜哪一隻鳥的精子游得最快,而比賽的所有收入,都會用作當地「縫葉吸蜜鳥」(Hihi,或稱Stitchbird)的保育基金。 這場別開生面的比賽正式名稱為...
2016-05-31 10:55
甫自台大退休的農藝系名譽教授郭華仁,是國內首屈一指的種子科學專家。這幾年他投入關心有機農業發展,他認為有機農業是最能回應農業與生物多樣性的方法。而國內生態農業的崛起,他認為政府應以政策制度鼓勵,並以環境給付鼓勵生產兼顧環境永續。 從種子...

頁面

訂閱 RSS - 遺傳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