孑遺小族群 金門歐亞水獺研究登國際期刊:無遺傳窄化現象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孑遺小族群 金門歐亞水獺研究登國際期刊:無遺傳窄化現象

2024年01月19日
整理:陳立炘(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為釐清歐亞水獺的遺傳資訊,在農業部林業署的支持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李壽先教授和跨國團隊合作,分析亞洲地區包括金門在內的歐亞水獺族群。研究結果顯示,歐亞水獺已形成三個具明顯遺傳差異的族群,金門的歐亞水獺便是其中之一,應被視為不同的保育管理單元。且金門水獺雖然分布範圍較小,但其遺傳多樣性與其他兩個族群類似,並沒有出現小族群近親常造成的遺傳窄化現象,暫時不需要引入其它族群增加遺傳多樣性。


曾廣泛分布於歐亞地區的歐亞水獺,因人類活動及棲地破壞大量減少。圖片來源:台灣生命大百科。攝影:劉人豪(CC BY-NC-SA 4.0)

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林業署)表示,歐亞水獺(Lutra lutra)曾是歐亞大陸分布最廣泛的頂級掠食者之一,但自20世紀中以來,因人類活動、棲地破壞而大量減少,現於台灣依《野生動物保育法》屬瀕臨絕種野生動物,被台灣紅皮書名錄登記為「極危」,僅分布於金門地區,推估族群數約200隻,台灣本島已多年不見蹤跡。

族群孤立孑遺於金門,也使歐亞水獺是否會因棲地侷限而有近親交配、基因窄化的疑慮出現,以及是否有必要引進新血源來增加遺傳多樣性等問題。為此,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師大)李壽先教授與跨國團隊合作,針對亞洲地區包括金門的歐亞水獺族群進行分析,結果顯示,分布於歐亞大陸北部的歐亞水獺,以及分布於中國華南、台灣金門的歐亞水獺,彼此間具明顯遺傳差異,應視為三個獨立的保育單位,不宜為了補充繁殖個體而引進來自其它不同族群的個體。


於金湖后壟溪拍攝的水獺。圖片來源:金門縣政府 提供

此外,研究也顯示,金門的歐亞水獺族群在遺傳多樣性上,與另外兩個分布範圍較大族群類似,並沒有出現小族群常見的遺傳窄化問題,例如因遺傳多樣性喪失所導致的有害突變增加或高度近親繁殖的遺傳現象。

因此研究也推測,金門的歐亞水獺可能不是一個完全封閉的小族群,而是與外部族群個體仍有少數交流,因此現階段尚不需要引入其它血緣增加遺傳多樣性。

上述研究成果已登載於國際學術期刊,林業署表示,此次研究補齊了推展保育工作所需的關鍵遺傳資訊,亦將成為歐亞水獺保育的重要參考依據。


恢復串聯水域環境、擴大水獺棲息面積,設置防路殺及友善裝置提供水獺安全活動路線。圖片來源:金門縣政府 提供

作者

陳立炘

邊做邊學,認識我們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