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碳新生活 | Page 56 | 環境資訊中心

減碳新生活

2017-11-03 10:16
根據科學家長年研究,全球暖化的主要成因之一,很可能是人類活動造成,若要阻止暖化加劇,日常行為的修正不可或缺,特別是「移動」所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約占生活全體行為的1/4,可見「移動」減碳的意義有多麼重要。 對此,日本環境省推出了「S...
2017-10-26 16:51
從中國、印度、到歐美日各國, 近年無不大力提倡電動車,期望藉此降低運輸部門排碳量並減少依賴化石燃料,不少國家更接連喊出禁止燃油車的施政藍圖及諸多採購補貼,加速電動車和燃油車的「黃金交叉」(或死亡交叉)時間。 然而,儘管不少知名電動車大...
2017-10-20 10:14
為減少運輸部門排碳量,以及對化石燃料(如煤炭、石油、天然氣)的依賴度,近年各國均大力推動「吃電不吃油」的電動車輛,從挪威、法國、英國、德國等先進歐洲國家,到亞洲的開發大國印度,接連喊出禁售燃油車的施政願景,時間點都押在2030年前後,也就是...
2017-10-13 10:32
照理說,政府在設計公共運輸系統和投入資源多寡時,往往會把「節能減碳」列為政策目標之一。不過,仔細檢視每種公共運輸系統的單位公里排放效率,其實會發現,公共運輸不一定完全可達到所謂的「節能減碳」。總之,要達到整體運輸行為的減碳,很難透過單一運具...
2017-10-05 18:37
拜政府今年端出「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其中大半經費皆用於軌道運輸)所賜,「交通」突然成了熱門話題。民眾開始關心各地的交通建設(台北有我也要有!)、經營狀況(有沒有人在坐?)、或其帶動的經濟效益有多少(會不會債留子孫)?可是,你知道台灣每年在這...
2017-09-29 10:21
不願面對的真相與續集電影封面。 2006年的記錄片《不願面對的真相》(An Inconvenient Truth),把高爾(Albert Arnold Gore, Jr.)捧成世界聞名的氣候英雄,卻也讓他成為反對陣營的...
2017-09-29 10:12
對許多美國人而言,8月21日星期一,是個比7月4日國慶日更重要的日子。因為這天有暌違將近百年(上次發生於1918年)、可視範圍橫跨14州的「日全蝕」(Solar eclipse)天文奇觀,不少人特地請了假、戴上太陽眼鏡,千里迢迢地跑到可以看...
2017-09-22 10:21
過去,太陽能、風力等再生能源,在發電選項中一直屬於無足輕重的弱勢地位,現在這個情況正迅速改變。 2017年3月11日的晴朗中午,加州太陽能發電史來到了一個新里程碑!這是頭一次,太陽能發電量占「加州獨立電網營運商」(California...
2017-09-15 10:17
在熟悉的綠色能源種類中,如太陽能與風力發電的設置場域,與我們日常生活範圍極為接近,然而太陽能設置點取決於有效日照時間,風力發電則依賴風場良莠。以風力發電為例,目前台灣已在30座風場架設347支陸域風機,2016年發電量足以提供40萬戶用電。...
2017-09-08 10:36
七月的早晨,人坐在30年老宅的客廳裡,沒開冷氣,卻也沒預期的一身胖汗。通風的大門帶來陣陣微風,直流風扇巧妙順著風向,悄然運作當中。 室內溫度只要不突破29℃,冷氣在老宅客廳的功能,就只是偵測溫度用。天光已足以用電腦讀書打字,不需要另外...

頁面

訂閱 RSS - 減碳新生活 訂閱 減碳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