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 環境資訊中心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2024-02-05 17:34
氣候變遷海平面上升,全球沿岸棲地逐漸消失,海龜面臨沒有沙灘產卵的危機,然而人為保護的介入,卻也改變了爬行類生物的食物網平衡。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生物團隊橫跨23年,在蘭嶼進行長期監測發現,原以海龜蛋為食的蛇類,因食物來源減少而被迫改食陸生「蜥...
2023-08-01 15:11
台灣有許多以原住民語命名的動植礦物,展現原住民對科學的貢獻。今(1)日為原住民族日,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推出「2023全民科學原教:你我都是原住民科學家」系列活動,包含兩項微型展與多項活動。科博館館長焦傳金表示,今年正式成立「原住民族科學中心...
2020-10-28 10:17
今年大年初一發現擱淺於台東長濱的藍鯨,屬於哪一個類群呢?學者經初步粒線體DNA比對,與印度洋北部的族群較為接近。致死原因應與套住其嘴部的繩索有關,而繩索上附生的主要為「耳條茗荷」。海委會海保署長黃向文表示,這是台灣有史以來的第一筆藍鯨正式擱...
2019-04-23 11:30
台灣海洋環境保護、海洋生物多樣性保育過去長期缺乏統籌管理單位,海洋保育署去(2018)年成立後,專責管理海洋保育事務,海保署為提升海洋保育管理能量,昨(22)日與國內三個海洋研究教育博物館——海洋科技博物館、自然科學博物館和海洋生物博物館,...
2016-01-14 10:46
充滿神秘色彩的「大王魷魚」被發現在宜蘭外海出現,漁船意外捕獲後立即連絡相關研究人員,確認為大王魷魚,趕緊送往中興大學,興大連夜解剖及形質測量,由於是台灣首次有實體標本,研究人員都很興奮。 興大團隊表示,這隻大王魷魚身體長度約80公分,全長...
訂閱 RSS -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