繽紛生態 | Page 8 | 環境資訊中心

繽紛生態

代表圖: 
2016-11-06 05:03
※ 編按:作者睏寶踏循著鷸鴴類水鳥們的足跡,造訪東亞澳遷徙線。今年夏天,也獲得參與巴羅計畫研究志工的機會,踏上這個極地的水鳥繁殖地,親眼見證驅使遷徙性水鳥終其一生奔波的關鍵階段—繁殖。 遇到危險時四處逃竄的西濱鷸幼鳥,年紀...
2016-10-23 10:00
※ 編按:作者睏寶踏循著鷸鴴類水鳥們的足跡,造訪東亞澳遷徙線。今年夏天,也獲得參與巴羅計畫研究志工的機會,踏上這個極地的水鳥繁殖地,親眼見證驅使遷徙性水鳥終其一生奔波的關鍵階段—繁殖。 破殼而出,是小雛鳥生命中的第一道關卡。蛋中的雛鳥...
2016-10-09 09:57
※ 編按:作者睏寶踏循著鷸鴴類水鳥們的足跡,造訪東亞澳遷徙線。今年夏天,也獲得參與巴羅計畫研究志工的機會,踏上這個極地的水鳥繁殖地,親眼見證驅使遷徙性水鳥終其一生奔波的關鍵階段—繁殖。 時間的推移在永晝的苔原上出乎意料地深刻,風、霧、...
2016-09-25 06:47
※ 編按:作者睏寶踏循著鷸鴴類水鳥們的足跡,造訪東亞澳遷徙線。今年夏天,也獲得參與巴羅計畫研究志工的機會,踏上這個極地的水鳥繁殖地,親眼見證驅使遷徙性水鳥終其一生奔波的關鍵階段—繁殖。 找到巢後我們用旗子標記,定期觀察巢的狀況以了解水...
2016-09-18 05:00
※ 編按:作者睏寶踏循著鷸鴴類水鳥們的足跡,造訪東亞澳遷徙線。今年夏天,也獲得參與巴羅計畫研究志工的機會,踏上這個極地的水鳥繁殖地,親眼見證驅使遷徙性水鳥終其一生奔波的關鍵階段—繁殖。 我在巴羅(Barrow)主責找巢,凍原就像一塊長...
2016-09-06 12:02
二次世界大戰後,從糧食豆轉向商品豆偏好的過程,加快了豆作農業的改變。人們對於豆類的種植,由粗放採集、精緻栽培及多樣性豆種的家庭農作習慣,快速地轉向機械化、大面積種植及單一豆種的集團契作。 此一農耕作業的變革,從工業國家漫延到開發中的台...
2016-08-23 10:31
在都會區中看到五色鳥的身影並不困難,甚至很多生態攝影都可以到捕捉五色鳥頭鑽出樹洞的可愛模樣,但是我們要如何理解這群繽紛美麗的五色鳥,牠們是如何繁衍後代,牠們如何在這片土地上生存? 今天我要專訪一位鳥類學家, 透過她在都會森林的五色鳥研...
2016-08-09 09:48
野外豆科植物-血藤。圖片來源:林志忠。 為了提醒人們對於豆類豐富營養價值的注意,發揮豆類固氮功能在農業上的貢獻,聯合國於2013年第二次會員大會通過了一項由奈及利亞、敘利亞及印度等會員所提案的全球性豆類活動,宣佈2016年為「...
2016-06-07 11:06
英文俗稱哨兵蟹 (sentinel crab) 的大眼蟹,平時躲在水中露出像潛望鏡的眼睛窺看的習性,是大眼蟹給人的第一印象。大眼蟹與潮間帶常見的沙蟹、招潮蟹皆屬於沙蟹總科的成員,但由於形態上迥異,與沙蟹科的沙蟹和招潮蟹做分隔,使大眼蟹自成大...
2016-05-31 10:47
關於一個城市的節奏,你可以從川流不息的車河中聽見,而關於一座城市森林的祕密,你又該如何傾聽?這裡有鳥語有蛙鳴,夜裡更有蟲聲陪伴,這些聲音,這些故事,你都聽見了嗎? 從這個月開始,我們將透過每個月一篇專文,讓你去認識更生態、更人文的大安...

頁面

訂閱 RSS - 繽紛生態 訂閱 繽紛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