繽紛生態 | Page 6 | 環境資訊中心

繽紛生態

代表圖: 
2017-09-18 15:01
提到博比特蟲(Bobbit worm),想必大家會想到網路上流傳的影片:一種疵牙裂嘴的潛伏在海底沙中的蠕蟲,當哪個倒楣鬼路過時,就猛然伸出去咬住拖到洞穴裡。網路上的影片或文章介紹博比特蟲時,也會有簡單的小檔案介紹:這是一種環節動物門(Ann...
2017-07-03 15:25
「名字中包含了甚麼意義?」莎士比亞於400年前向環場劇院裡的觀眾提出了探問,成為今日保育生物學家施行保育的基礎。 在推動物種的保育作業上,認識物種的俗名具有重要的關鍵性。相對的,生物亞種如果沒有俗名,降低了公眾對亞種的認知。一則新研究...
2017-05-23 10:51
19世紀,英國流行使用「米紙」(rice paper)書寫、繪畫、製作假花,或用作中國畫作外銷的包裝襯墊。人們對於這麼細緻質地的紙著迷,都想知道來自何方神聖。1849、1850年,英國駐廈門領事館陸續傳回標本、枝葉回英國皇家植物園「邱園」 ...
2017-05-22 15:01
尋找種子 不如讓我們先,帶著人類的知覺,想像自己變成一隻螞蟻。 雖然螞蟻的類型也很多,那些總穿梭在地表,收集果實種子為主食的,被稱為「收穫蟻」。就請變成那類型的螞蟻吧。 肩負搜集食物的任務,你如同穿過叢林一樣,橫越這片草坪...
2017-03-24 10:57
台灣大學昆蟲學系學生與中國廣州中山大學、北京首都師範大學的研究團隊合作,發現了一種大花蚤科 (Ripiphoridae)甲蟲的化石新種,是已知大花蚤科年代最古老的化石紀錄,產於約為1.65億年前中侏儸紀的內蒙古鬱林。 大花蚤科是一群具...
2016-12-21 09:45
寒風細雨中,牠們把頭轉向後方、嘴喙埋在翅膀下閉目休息,不帶任何情緒、也不想招來任何注意。受到驚擾時,「哼----」地幾聲,整群默契十足地同時起飛、在空中俐落地翻轉後,另找一個靜僻的角落落下,猶如灘地上灰灰白白的石頭。這是黑腹濱鷸在台灣度冬時...
2016-12-20 10:40
2015年11月,世界糧農組織(FAO)在開啟2016國際豆類年活動儀式的文宣上發表名為「From butter beans to pigeaon peas」的新聞稿,呼籲全球重視多種食用豆的價值及功能,也讓人注意到樹豆(pigeaon p...
2016-12-20 10:36
近代史上,大豆是影響人類生態與文化最驚人變化的豆類。1737年,大豆引入歐洲;1804年,再進入美洲。近百年的陌生沉寂後,經兩次世界大戰的糧食危機醞釀,這個擁有近5,000年栽培歷史的大豆,卻在短暫的百年內,讓美洲國家由大豆殖民地,一躍成為...
2016-12-06 10:00
1646年《熱蘭遮城日誌》中,描述了當時阿姆斯特丹農場(今台南市永康區)的落花生種植,這是台灣對於落花生的首次記錄。這一段文字,意味著500多年前哥倫布航海大時代中,台灣因緣際會地參與了一場糧食移棲(food migration)的世紀之旅...
2016-11-30 10:48
魯凱族自稱為「Ngudradrekai(山上的人)」,他們將樹豆及其它豆類維持多樣性種植,間作在小米田間,成為千年以來的慣例。對於花生,他們稱之為「maka-pyrang」(意即「來自平地」),則採取小規模、專一化種植,顯然是受到外來文化影...

頁面

訂閱 RSS - 繽紛生態 訂閱 繽紛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