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副刊
2018-06-24 08:38
父親在新竹老家後邊親手種植的菜園。
趁著清明連假,我和妻子帶著兩個小孩返回新竹老家樹仔腳。我們到家時,我父親正在廚房忙活,一聽到他的兩個寶貝孫子回來,連忙拿出他剛從屋後枇杷樹採下來的枇杷,要剝給孫子吃。
「哎呀,...
2018-06-24 08:29
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淡水站, 2013年11月成站
淡水站於五年前進駐淡水新市鎮,這裡是新北市人口成長最快的區域。站所位於淡水區中山北路一段,介於舊街區與新市鎮的交界處,淡水新舊市區居民都方便到達,佔有地利之便。站長張維...
2018-06-24 08:02
脂肪製成的田野小溪。
近幾年全球重視倡導「環保」、「茹素」救地球,各界聲音以各種管道表達立場。現代人「茹素」不再只因為宗教,而是想吃得更健康、降低環境傷害與減少動物痛苦。但決定「不吃肉」或「吃肉」,又將延伸出對人類、環境的新問...
2018-06-17 10:59
在物種因人類而快速「 消失 」的年代,國立台灣藝術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團隊「黑色生態 Black Ecology」,以黴菌「 浮出 」的方式,設計出一系列讓畫面從無至有的海報。
倒敘式的動態海報。
如何不可思議般將黴菌與畫...
2018-06-17 09:51
我們是消費合作社社員,可能同時也是勞動者、農業生產者、社區工作者甚至是中小企業經營者。除了透過共同購買滿足日常生活所需,其實還有許多型態的合作社,可以在生活中的各個層面實踐「合作」的方式。
截至2017年12月底,台灣有411...
2018-06-17 00:41
地殼因斷層活動,無時無刻皆在變化,與地震、海嘯、山崩等現象更是環環相扣。「地殼變形」遂成為地震學家無法忽視的觀察標的,就像地球展露情緒的跡象。中研院地球科學所的許雅儒研究員,其研究主要利用全球衛星定位觀測系統 (GPS)、地震及井下應變儀觀...
2018-06-09 18:02
你吃下肚的魚,都是真的魚嗎?國立台灣藝術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的同學們有感於海洋污染日趨嚴重,以海中常常誤食塑膠魚類為主體,用塑膠袋製成的「塑膠魚」來展現海洋廢棄物及污染的議題。他們走訪了台灣北中南的海岸,利用常見的塑膠垃圾組合成大眾常吃的八種魚類,反諷著人類吃的,不是真正的魚,而是塑膠。 他們自稱漁夫,乘著「海洋革命號」,卻都只捕獲「塑膠魚」。
2018-06-09 17:09
來自國立台灣藝術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的塑縛小組,以被塑膠束縛的意象闡述寶特瓶對環境的傷害。有感於寶特瓶的便利但卻也造成環境的傷害,將寶特瓶解構重組,以「纏繞、捆綁與束縛」的意象,講述大自然的反噬,重新演繹寶特瓶與人的關係。希望藉此推廣...
2018-06-09 16:07
由台東縣政府發起,山冶計畫策劃,一個全新藝術計劃「南方以南」,在南迴四鄉——達仁、大武、金峰、太麻里全面展開,為在地居民和訪客開啟一次饒有意味的對話,讓所有人走入這一隱藏的南方,發現島嶼南端的,另一個南方。
南迴地區四個鄉鎮狹長分布,...
2018-06-02 15:46
投幣、軌道、彈珠台、紙雕結合在一起,讓捐款也能變成一件有趣的事情!台灣藝術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募善」團隊,為五種不同領域的公益團體設計了五款零錢捐款箱。將零錢投入募款箱,一路經過互動性紙雕設計,增加視覺吸引力與樂趣,試圖改善公益捐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