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依賴症減緩 中國電業結構改變中 | 環境資訊中心
透視中國環境

煤炭依賴症減緩 中國電業結構改變中

2016年02月04日
作者:李穎(中外對話北京副主編)

隨著中國工業活動的減少和整體宏觀經濟結構調整,國內發電量近半個世紀以來首次下降。 中外對話北京副主編李穎探究了造成這一趨勢的原因。

施工人員正在鋪設上海一處太陽能屋頂。攝影:Jiri Rezac。圖片來源:The Climate Group(CC BY-NC-SA 2.0)

施工人員正在鋪設上海一處太陽能屋頂。攝影:Jiri Rezac。圖片來源:The Climate Group(CC BY-NC-SA 2.0)

 

持續下降的發電量

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經濟減速的又一個切實證據出現了。 根據 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最新數據,2015年中國的發電量略高於5.6萬億千瓦時,較上年減少0.2%。 這是1968年以來年發電量首次下降。

發電量是體現工業整體活力的一個重要標準。 中國GDP年增速下降到25年來的最低點6.9%時,電力供應商們也不得不控制巨大的發電能力來適應不利的市場環境。

第一財經研究院助理院長王韜博士在接受中外對外採訪時說,整個能源產業的總體形勢也是如此。

「從週一國家統計部門公佈的數據可以看出,中國經濟仍然在轉型過程中,新常態尚未成型。根據已公佈的能源強度和GDP數據推算,2015年的能源消費總量只增長了0.9%,這是1998年以來的最低增速,和GDP的增長情況國家能源局毫無二致。」

中國的電力消費量也出現下滑。 國家能源局已經確認,2015年中國的電力消費量為5.55萬 ​​億千瓦時,同比增長0.5%,較2014年增速下降了3.3個百分點,創1974年以來的新低。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能源研究所研究員周大地指出,工業部門需求的減少是造成電力消費下降的最大原因。

「可以說,中國電力產業的一個新常態正在形成,其主要標誌是需求減少和發電量下降,這是產業結構轉型的結果。現在來看,這個新常態似乎要持續一段時間。我們過去一直習慣了中國的年發電量以8%或者更高的速度增長,但如今情況已經截然不同。」周大地談到。

非化石能源成為關鍵角色

電力產業的能源結構正在發生著深刻變革。 中國電力產業正逐步減輕對傳統煤炭的依賴,更多地利用非化石能源和再生能源。

王韜說:「從能源結構來看,煤炭佔比從2014年首次出現下降以後就一直沒有停止下滑的趨勢。2015年火力發電 ​​量減少了2.8%,這一趨勢是由整體用電需求的下降以及非化石能源比例的持續增長所造成。」

與火力發電 ​​量的下降形成鮮明對比的是,2015年非化石能源和再生能源的發電量增長了20%以上。 中國 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主任李俊峰將這看作是能源結構優化調整的一個標誌。

他說:「非化石能源的比重增加,不僅可以滿足未來電力需求的增長,也可以逐步替代由燃煤發電所佔據的份額。未來幾年,火力發電 ​​量將以每年2-4%的速度下降;與此同時,非化石能源發電量將保持每年20%以上的增速。」

周大地指出,能源結構的變化是國家戰略再調整中優先利用非化石能源和再生能源的結果。 由於政府的利好政策和激勵措施,非化石能源和再生能源所生產的電力已經越來越多地納入國家電網。 他表示,火力發電 ​​產能過剩的問題仍然困擾著電力產業,因此,非化石能源和再生能源仍有發揮更大作用的潛力。

燃煤發電過剩仍是一個巨大挑戰

儘管發電量下降,2015年新裝燃煤發電機組仍在增加。 據國家統計局估算,去年新增火力發電 ​​機組容量為6400萬千瓦時。 這樣一來,中國的火力發電 ​​機組的年總發電能力達到9.5億千瓦時。 周大地強調,如何削減或導出這些過剩產能,仍然是今年電力行業的當務之急。

「電力行業似乎低估了電力供求關係的急劇變化。中央政府已經說得很清楚,要把非化 ​​石能源和再生能源放在優先地位,未來會注入更多資金來激勵發展。但是,某些地方政府仍然在購進和安裝新的燃煤發電機組。這種做法顯然是對整體形勢的誤讀誤判,必須切實加大管控力度。」

周大地的上述表態代表了大多數專家的觀點。 李俊峰提醒電力產業,事實上中國的煤炭生產和消費從2014年就開始持續下降。

李俊峰說:「當時,中國的煤炭生產和消費似乎進入了一個停滯期,未來可能會有回彈,但強勁的反彈或上漲將不會出現,下降會是一個長期的趨勢。」

再生能源前途大好

專家們估計,2016年中國的再生能源發電量將達到1.7萬億千瓦時,其中風力和光伏發電是最受青睞的方式。 自然資源保護協會中國氣候與能源政策項目主任林明徹認為,中國的經濟和能源結構正在堅定地向著去除煤炭密集型的方向發展。 再生能源需求的不斷增加對實現中國的環境保護承諾來說會是利好。

「去年,中國對再生能源的投資達到1100億美元,創歷史新高。清潔能源正在逐步替代燃煤發電。隨著減少空氣污染和碳排放的努力,中國要限制煤炭消費並用一種更加可持續的方式實現經濟轉型,2016年將是至關重要的一年。」

中國要保持相對強勁的經濟增長勢頭,更高效廣泛的引入非化石能源和再生能源會是一個可行出路。 國際再生能源署最近發表的一份報告有力地支持了這一觀點。

這份題為《 再生能源之益:經濟槓桿 》的報告預測,如果2030年再生能源在全球能源結構中的比例達到36%,全球GDP將有1.1%的增長。 折算成貨幣價值約為1.3萬億美元。

該機構認為,中國已經擁有世界最大的再生能源相關產業勞動群體,從業人數超過340萬,其中一半以上都集中在光伏產業。 隨著投入的持續增加和技術升級,這些產業有望愈發多樣化,並助力於中國經濟引擎向更健康和綠色的方向發展。

作者:李穎,喻捷和王亞敏對本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