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西里岸故事】藏在地名裡的生活風景 | 環境資訊中心
比西里岸故事

【比西里岸故事】藏在地名裡的生活風景

2016年06月29日
作者:李昀(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台東工作站 專案執行)

前言:2015年,台灣環境資訊協會與比西里岸部落青年一起製做部落立體地圖,部落地圖開啟的是一段尋訪傳統地名與老人家記憶的路程。儘管地圖製作已告一段落,2016年,部落地圖任務未竟,這趟記錄之旅將繼續走下去......

上圖:富家溪河道與Masa'asoloay(像石杵的山),圖中偏右尖錐狀的山頭。圖片來源:李昀

名字的奧秘

「命名」這件事,在人類社會中一直都是相當重要、也十分深澳的一件事情。

當一個人擁有了名字,大概就意味著這個人從此在某個社會中被賦予了位置;當一個地方有了名字,也就表示這塊地方開始對某群人有了意義。使用誰的語言去命名,也是個充滿深意的問題。有不同語言的名字,意味著對使用不同語言的人群有不同的意義,甚至可能牽涉政治的控制或角力(想想為什麼台灣的大街小巷會有這麼多「中國」地名)。

比西里岸正是有著兩種語言地名呈現之處。每個初來乍到的人都會疑惑於地圖上、甚至部落的公車站牌出現的不是比西里岸,反而是「白守蓮」三個大字。回溯「白守蓮」這個稱呼,可以發現在1898~1904年間完成繪製的台灣堡圖中已經可以看見,但對於阿美族人來說,這裡叫做Pisirian(比西里岸),中間的字根siri是「羊」的意思,意為放羊的地方,是因部落以前附近的山坡有許多放養的羊群而來,「白守蓮」則是取其諧音做為漢名。

Pisirian經過了華語的轉譯,原來命名中的深度似乎就看不出來了。像這樣無法以漢名音譯呈現其阿美族語地名精髓的地方,在比西里岸的傳統領域裡比比皆是。這些地名對比西里岸居民來說都有意義,其中甚至內建部落歷史與居民代代對環境的觀察與記憶。這些在地的命名邏輯,當然很難直接以華語翻譯及理解。我們製作的比西里岸部落地圖,用阿美族語記下比西里岸傳統領域中的地名,也便是嘗試還原部落老人家們累積百年的觀察與記憶,用在地的脈絡去理解這些地名的意義。

足跡到哪裡 地名就蔓延到哪裡

當我們以在地的脈絡去理解這些傳統地名,就會發現地名透露著許多關於比西里岸的線索。

部落的祖先足跡踏到哪裡,地名就蔓延到哪裡。地名的多寡分布,暗示了比西里岸阿美人使用土地的習慣。較現今部落位置高上50~100公尺的海階台地,都是部落的田區,這塊區域地名密集度高,可見人們在此區活動頻繁。但越往高海拔的山上走,有地名之處反而越來越少。另一塊地名密集度高的區域則是部落東邊的Nowalian(就是鼎鼎大名的「三仙台」離岸島),繞島一周的海岸線及附近礁石滿滿都是地名,島中央區域的地名卻寥寥無幾,三仙台周圍是比西里岸從事沿海採集漁獵重要的區域,島中央區域並非能夠採集漁獵的地點,地名相對就少了許多。而根據地名集中的分布情形,相較於往深山裡跑,這裡的人似乎更喜歡向海邊去。

在比西里岸這片土地踏遍足跡的阿美族人,對於地方的命名的邏輯可歸納有三:第一種,是以該地方的地形、地貌命名,比如某座山形圓圓的,族人就很直觀地稱呼它為’arawaw(圓形的);某個地方的山形狀如杵,便稱呼它為Masa’asoloay,masa是「像...」的意思,’asolo是「杵」,合起來就是「長得像杵的地方」。第二種,則是以該地的特殊物產為名,這個地方’icep(檳榔)很多,就有Ci’icepay「檳榔很多的地方」;那個地方’awol(竹子)很多,就是Ci’awolay「竹子很多的地方」。這兩種命名方式,常常很直接就記下了部落居民對環境的觀察。第三種則是以該地曾經發生過的事件為名,在Nowalian(三仙台)海岸線周遭,有許多地名是以在該處身亡的人為名,這些有被記入地名的亡者多是外村的人, 像是警惕後人該處有危險的標示。這些地名蘊含先人對環境的觀察、與自然互動經驗的累積,想了解部落的環境故事,就應該先來了解傳統地名。

活生生的地名

地名是生活在其中的人們深刻生活過的痕跡,也因此,地名並非是凝結靜止。當命名的脈絡改變,地名也有可能因此變換。例如現在比西里岸部落所在位置,其實以前被叫作Pasawali(東邊的地方),這個東邊的基準是以過去的舊部落位置為參考。舊部落的位置,是現今的高台聚落一帶。民國40年代始,大部分的居民開始往下遷移,才形成了現在的比西里岸部落。現年88歲的Kacaw阿公就說,「因為我們搬下來了,所以原本部落位置就變成Kaniyaro’了」。字根niyaro’為「部落」之意,Kaniyaro’成了標示舊部落位置的地名,Pisirian(比西里岸)之名則隨著部落居民一起移動了。地名當然也可能增加,當部落的繼起後代持續在土地上活動,更多新的、對其有意義的地名也可能被創造出來,為比西里岸疊加更豐富的圖層。

圖說:從部落的田區遠眺舊部落與Nowalian(三仙台),圖中間是2014年開始營運的自來水淨水廠。你所看到的田野都不是荒野,而是有名字的田區。圖片來源:李昀

但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土地。傳統地名的緣起幾乎與族人在土地上的活躍共生。一旦人們停止在某片土地上活動,不再持續與土地發生密切關聯,原先被賦予意義的地方,有一天可能便會因無人再能記起它的名,而就此失落,變成沒有名字的荒野。如此失落的並不只是單純的地名,而是地方一整個世代的人們生活在此的歷史記憶,也一併將人們生活在土地上百年的觀察一併歸零。實在相當可惜,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