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將明年(2014年)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的主題訂為「島嶼生物多樣性」。這則消息乍聽下可能會讓人覺得有些奇怪:「島嶼的生物多樣性有那麼重要嗎?竟然重要到成為生物多樣性日的主題?」究竟島嶼的生物多樣性有什麼特殊性?而在全球環境變遷的趨勢下,島嶼的生物多樣性又面臨了什麼威脅?在此邀請大家與我們一同看下去。
驚人的島嶼生物多樣性!
全世界有超過100,000個島嶼,這些島嶼的面積總和雖然只佔不到地球表面的5%,卻有相當豐富的生物多樣性,例如全世界的保育熱點中,有1/3是島嶼;而全世界10個珊瑚礁熱點中,也有7個位於島嶼周邊,這些珊瑚礁生態系不僅具有調節二氧化碳的功能,同時也為許多生物提供了棲所;此外,島嶼的鳥類、爬蟲類與植物種數占了全世界的20%,顯示了島嶼高密度的物種分布。
由於與大陸在地理上的隔離,島嶼生物較不容易與大陸的生物有所交流,長期下來造就了物種高度的特有性。以鄰近且緯度相近的中美洲為例,位於加勒比群島的古巴有18種哺乳類特有種,但是位在美洲大陸的瓜地馬拉與宏都拉斯卻各只有3種。此外,夏威夷的生物有超過90%是特有種,馬達加斯加則有超過8,000種生物是特有種,而非洲大陸東南方塞席爾的兩生類特有種的比例甚至是世界第一!
除了擁有豐富的物種,島嶼生物多樣性所提供的生態系服務對於島嶼居民也相當重要,目前全世界島嶼居民人數超過6億,並且依賴著生態系服務所提供的食物、水、棲所、醫藥等日常生活所需的資源,而透過居民與在地多樣物種、生態系的互動,島嶼也發展出高度的文化多樣性。
儘管擁有高度的生物多樣性,環境與經濟的脆弱特性也讓島嶼生物多樣性正在迅速流失,例如過去400年所紀錄到的700多種滅絕生物中,超過一半棲息於島嶼;已滅絕的鳥類當中,至少90%的物種棲息於島嶼;而目前在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紅色名錄被歸類為「極度瀕危」(critically endangered)的物種中,也有39%棲息於島嶼。
島嶼生物多樣性面臨的威脅
目前威脅島嶼生物多樣性流失的因子可分為下列6大類:
- 棲地破壞
許多島嶼的森林因為開墾或伐木的目的而被清除,而海紅樹林也因為農業、工業或都市發展的需要而遭到破壞。這些干擾不僅直接造成當地生物多樣性的流失,也間接產生其他負面影響,例如森林破壞導致土壤流失、沉積至沿海而破壞近岸珊瑚礁及其他沿海生態系;紅樹林的清除也導致沿海聚落更容易受到颱風、暴潮等自然災害的衝擊。
- 外來入侵種
外來入侵種是島嶼生物多樣性最主要的威脅之一。許多島嶼物種由於與大陸長期隔離而喪失播遷與防禦能力,因而較無法與外來種競爭。例如原產於澳洲、巴布亞新幾內亞及印尼一帶的棕樹蛇(Boiga irregularis)被引進至關島後,不僅幾乎把關島的本土鳥類趕盡殺絕,也透過捕食幼體而將關島的馬利亞那狐蝠(Pteropus mariannus)逼至瀕危境地,此外也常爬入變電箱造成停電而帶來龐大的經濟損失。
除了棕樹蛇,其他島嶼的入侵動物還包括某些獴類、鼠類及貓,威脅島嶼本土的地棲性鳥類與兩生類的生存。在植物方面,原產於中南美洲的米氏野牡丹(Miconia calvescens)被引進至大溪地、夏威夷等熱帶島嶼後,透過與本土物種競爭、改變水文等方式威脅當地的生物多樣性,並且造成極大的經濟損失,因此又被稱為「綠色癌症」;據估計在大溪地約有70至100種本土植物受到威脅,而夏威夷因為該種植物入侵而造成的經濟損失則高達上億美元。
- 過度利用
島嶼動植物資源的過度利用,則是另一個威脅島嶼生物多樣性的主要因子。這些被過度採集、獵捕的動植物包括棲息於島嶼及沿海的物種,例如某些鳥類、狐蝠、海龜、魚類、蝦蟹、貝類、海參、珊瑚,以及用於燃料、醫藥、染料、建材與建造交通工具的植物。島嶼人口增加及貿易也使過度利用的情形更為嚴重。
- 汙染
日常生活、農牧活動與工業生產所排放的汙水不僅破壞淡水生態系,當汙染物隨著水道排入海中,也會影響沿海生態系,進而削弱沿海生態系提供漁業資源、觀光遊憩服務的功能;而島嶼在沿海的垃圾掩埋場若設置、管理不當,也可能受到海岸侵蝕而使垃圾散落至沿海而造成汙染。
除了上述常見的生物多樣性威脅因子,由於島嶼本身的特殊性,也使其生物多樣性會受到下列兩項因子的威脅:
- 觀光業發展
觀光業是許多小島型開發中國家的主要經濟活動,若沒有妥善的規劃與管制而導致觀光活動超出島嶼的承載能力,極可能造成生物多樣性流失,包括為了建設觀光設施而破壞棲地、為了供應觀光活動所需而造成資源過度利用,以及觀光活動所造成的汙染超出人類的處理及島嶼生態系的涵容能力。另一方面,觀光造成的交通頻繁,也可能使島嶼更容易受到外來種的入侵。
- 自然災害
島嶼遭受的自然災害包括颱風、暴潮、火山爆發、地震、海嘯、森林大火、土石流,以及長期的乾旱或洪災。除了造成人類生命財產的損失,這些災害也可能破壞棲地或直接造成生物死亡。
在上述互相關聯的因子的共同作用下,許多物種與生態系面臨極大的存續壓力。這些物種與生態系的消失不僅會影響人類生活福祉,也可能造成相關傳統知識的流失而降低文化多樣性。尤其許多傳統知識與物種資源使用、生態系經營管理有關,因此失去這些傳統知識將削弱人類永續利用生物多樣性的能力。
氣候變遷加劇生物多樣性流失
根據聯合國氣候變遷跨政府委員會(IPCC)第四份評估報告,小島是世界上特別容易受到氣候變遷衝擊的區域之一。極端氣候發生頻率增加與海平面上升會使洪氾、暴潮及海岸侵蝕加劇,進而破壞沿海棲地與基礎建設;降雨型式的改變,可能導致小島在雨量較少時期面臨水資源不足的困境;氣候暖化不僅造成珊瑚白化而破壞珊瑚礁生態系,使島嶼居民失去賴以維生的資源來源,也可能使中高緯度的島嶼面臨非本土物種的入侵。
守護「自然方舟」邁向永續
儘管面臨諸多威脅,島嶼的高密度物種分布、高比例的特有生物卻意謂著,如果能夠讓島嶼生物多樣性獲得保全,就能夠保護全世界相當比例的生物多樣性,因此擁有高度生物多樣性的島嶼可被視為「自然方舟」,而如何保存並永續利用島嶼生物多樣性、調適氣候變遷的衝擊,將成為島嶼能否邁向永續的最大挑戰。
就如同許多島嶼,臺灣也有高密度的物種分布與高比例的特有生物,並且也同樣面臨著生物多樣性流失以及生態系服務劣化的問題,再加上氣候變遷造成的極端氣候,勢必危及糧食生產、產業發展、公共衛生以及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所幸近日紀錄片《看見臺灣》帶來的熱潮,引起了人們廣大的迴響,也讓行政院開始「關注」國土保育的問題,這顯示著如果我們能夠持續關心、督促政府施政,就更有機會使政府除了經濟議題以外,也能「真正重視並處理」環境惡化、生物多樣性流失的問題,進而讓臺灣真正邁向永續發展。
邁向2014年,讓我們共同關心生物多樣性!
※本文與BiodiversityX同步刊登
※ 「X」即「Cross」,我們將其意表為人類與生物多樣性的交會處是無所不在並息息相關。而BiodiversityX文章將每兩個禮拜於生物多樣性專欄中刊登,告訴您生物多樣性其實就環繞在我們的生活中,請您密切鎖定【Cross】系列文章,期待我們一起從周圍的小細節體驗生物多樣性的奧秘及重要!
【Cross系列】系列文章
- 政府生物多樣性主流化刻不容緩!
- 保護生物多樣性 與你我健康大有關係
- 消失的自然 神農也感嘆
- 生物多樣性的流行解碼
- 孟山都:華麗謊言的背後
- 生物多樣性最懂你的心
- 我畫上大自然死亡的妝
- 您是具有永續經營智慧的企業領袖嗎?
- 散播傳染病 人類是關鍵
- 自然界中的斷背山:動物的同性性行為
- 我家也是你家:友善生物多樣性建築
- 企企,環教走! 環境教育初心者修煉之章
【參考資料】
- Bernstein, L., Bosch, P., Canziani, O., Chen, Z., Christ, R., Davidson, O., ... & Yohe, G.(2008).Climate Change 2007: Synthesis Report: An Assessment of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 Island Conservation
- Millennium Ecosystem Assessment(2005).Ecosystems and Human Well-being: Biodiversity Synthesis. 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 Washington, DC.
- Smith, A., & Jones, K. L.(2007).Cultural landscapes of the Pacific Islands.ICOMOS thematic study. ICOMOS, Paris.
- Thaman, R., & Biogeography, P. I.(2002).Threats to Pacific Island biodiversity and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in the Pacific Islands. Development Bulletin, 58, 23-27.
- Threatened Island Biodiversity Database
- 台灣醒報—海平面上升 太平洋島國存亡喊話
- 生物多樣性公約官方網站—島嶼生物多樣性
- 全球入侵物種資料庫
-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2000)臺灣生物多樣性國家報告(草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