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頭條 | Page 142 | 環境資訊中心

環境新聞頭條

2023-03-08 10:24
配合聯合國全球旅遊減塑倡議,環保署原規劃今年7月起旅宿業者不得主動提供一次性備品,在業者普遍認為太倉促,恐造成客訴大增的情形下,環保署昨(7日)承諾不會7月馬上實施,且草案公告後至少有一年緩衝期。業者也建議中央規範由「不主動提供」改成直接不...
2023-03-07 17:31
百年大旱、517大停電⋯⋯台灣近年氣候挑戰不斷,立委及學者今(7日)批評,「國家氣候變遷調適行動」沒有記取近年極端氣候教訓,也沒有納入國際最新科研資料。國家氣候變遷調適行動方案每五年一期,第二期(2016~2022年)在去年底屆期,第三期(...
2023-03-07 10:24
歐洲議會2月14日投票通過2035年禁售新汽車和新柴油車的法案,以實現歐盟在2050年氣候中和的目標。法案原定今(7)日會員國投票後就可以正式通過,但隨著德國、義大利立場轉變,加上波蘭、保加利亞未表態支持,法案無法通過的可能性大增。歐盟理事...
2023-03-07 10:03
1872年,日本第一條鐵路(橫濱-新橋)開通,帶動日本明治維新的推進,讓日本發展成現代化國家,也改變了民眾的生活。150年後,在節能減碳成為主流的現在,鐵路系統也得面臨轉型。 你知道大眾運輸系統也會產生為數可觀的碳排量嗎?...
2023-03-07 09:53
司馬庫斯及鎮西堡部落擁有原始巨木群,散發秘境魅力,更以我國首部以泰雅族傳統「Gaga」精神為基礎實施的特定區域計畫深具代表性。部落族人以農業為主、觀光為輔,近日因為一張空拍照,引發山坡地農業超限利用爭議。政治大學泰雅族知識研究中心上週五(3...
2023-03-06 16:43
台灣使用核能發電超過半世紀,核廢最終處置場址仍懸宕未決。上週六(4日)民間舉辦「核廢立法」系列論壇首場會議,主辦的地球公民基金會、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環境法律人協會等環保團體指出,當代人使用核能發電的好處,也應負起處理核廢料的責任。經濟部次長...
2023-03-06 10:31
公海面積約全球近2/3的海洋,不隸屬任何國家,所以管制鬆散,常承受不當開發與利用的壓力。歷經10幾年討論、五輪談判,聯合國終於在4日晚上達成公海條約的協議,為保護公海的生物多樣性與永續利用跨出一大步。 協議同意建立公海海洋保護區(MP...
2023-03-06 10:29
一生致力於研究台灣生態與稀有植物、東華大學環境暨海洋學院榮譽教授徐國士在2023年2月28日因病辭世,享壽82歲。這位飽受敬仰的台灣自然生態研究先驅,不僅在七星山發現台灣特有植物「台灣水韭」,後續引發學界展開無數研究,更負責籌備太魯閣國家公...
2023-03-06 09:51
如果核二廠發生事故,逸散出與日本311福島核災等量的放射性物質,全台受影響最大的是哪一個縣市?中興大學環工系教授莊秉潔研究團隊模擬發現,若核二發生意外,台北市平均有七成土地成為永久隔離區;若核三發生意外,高雄市平均有5%土地成為永久隔離區。...
2023-03-03 18:49
亞洲第一個以「核」為題的影展「核電影」邁入十週年,今年轉型首屆規模最大的氣候變遷主題影展「氣候臨界影展」(Climate Tipping Point Film Festival)將在3月10日展開。發起團體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秘書長崔愫欣解釋,...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