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台北兒藝節登場 再生藝術巧思結合環境教育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2014台北兒藝節登場 再生藝術巧思結合環境教育

2014年06月30日
本報2014年6月30日台北訊,李涵芸報導

今年的剝皮寮夏天很環保,聚集再生巧思,鼓勵將大家身邊的廢棄物改頭換面一番,賦予新生命!

蓋藝術

2014台北兒童藝術節「改頭換面」再生藝術裝置展覽於7月1日正式登場,開幕式邀請到台北市文化局副局長林慧芬、台北市環境保護局局長吳盛忠、策展人王詩尹與參展的5個單位藝術家,分享本次主題也帶領著貴賓們一同導覽各件藝術作品,一起轉化想像、重組創意。

其中,來自加泰隆尼亞的「鏗鏗鏘鏘工作室」,將壞掉的電風扇、洗衣板等廢棄家具,重組為遊戲機關,帶來共26件令人驚喜的互動裝置;而台灣的元素集合了陳建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黃又青與林小杯4組團隊,亦發揮不同創意,將於萬華剝皮寮歷史街區以全新樣貌驚艷登場。

用藝術角度  帶孩子認識海洋

而今年由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所展出的「蓋不住的真相」,則以海廢藝術為創作主軸,利用回收瓶蓋與海洋廢棄物,製作兩幅大型馬賽克圖:「沙灘」呈現海洋被嚴重汙染,觀賞者能穿梭於以瓶蓋串成的帷幕間,清脆的聲響令人流連忘返;但撥開簾幕一看,卻是滿滿在沙灘上的垃圾。

而「深海」則結合8隻瀕臨絕種的海洋動物,倡導保育海洋之重要性,人類製造的大量垃圾不僅正危害海洋,更嚴重影響海洋動物的存亡。

不僅是藝術  更是環境教育

「蓋不住的真相」以海洋為主題,除了藝術展示,更兼具教育性與娛樂性,於7月每週末舉辦海洋教室系列活動,週六舉辦【DIY工作坊】,讓親子能親手將生活中隨手可得的廢材賦予新生命,發揮想像力,對廢材也能有不一樣的創意思考。

而周日的【海洋講座】則特別挑選白海豚繪本故事與探討海邊垃圾來源,帶領孩子一起親近、認識海洋,也豐富了本次再生藝術展覽的核心價值。

台北兒童藝術節

【活動訊息】

  • 活動時間:2014/7/1-7/27 10:00-17:30 (每週一休館)
  • 活動地點:台北市萬華區剝皮寮歷史街區(康定路與廣州街交叉區域,近捷運龍山寺站1號出口)  台北市萬華區剝皮寮歷史街區
  • 環資展區:第3-4號展間
  • 參觀門票:免費

海洋教室系列活動 - 七月每週六日 下午3點-4點
※每週六【DIY親子工作坊】環保豬仔存錢車,一起動手做!
小小的瓶蓋能有什麼妙用呢?喝完飲料的寶特瓶,不要讓它變成垃圾,又可以怎麼運用呢?

※每週日【海洋小學堂】白海豚大冒險
白海豚爺爺的冒險故事,究竟他想要告訴我們什麼呢?
共兩梯次:7月6日 / 7月20日

※每週日【海洋小學堂】為什麼海邊垃圾這麼多?
海邊不只有貝殼,還有玩具、漁網、瓶蓋...究竟是誰丟在這的呢?
共兩梯次:7月13日 / 7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