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濃白玉蘿蔔季 山林小旅行看見在地故事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美濃白玉蘿蔔季 山林小旅行看見在地故事

2014年11月25日
本報2014年11月25日高雄訊,特約記者李育琴報導

「土中生白玉,地內出黃金。」在客家傳統夥房內土地龍神的對聯,描述的就是高雄美濃的農業地景。從2006年開始,美濃農會每年11月舉辦「白玉蘿蔔季」,走在鄉間,到處可見遊客下田拔蘿蔔,街上亦滿是品嚐客家料理的遊客,來此度過悠閒的田野假期。

蘿蔔,對美濃人來說是從土裡生出來的「白玉」,不僅成功取代菸葉成為冬季的重要作物,也在農會推廣下帶進大量觀光人潮,讓美濃的冬季農村景色熱鬧不已。

美濃白玉蘿蔔季,大人小孩都能體驗「拔蘿蔔」的快樂。

「民眾來到美濃,透過體驗拔蘿蔔,對這片土地和農業產生感情,並且得到另一種思維的提升,是有別於一般消費式的觀光行程。」美濃農村田野學會執行理事溫仲良說明白玉蘿蔔季對美濃的影響,農民對農業的付出獲得認同、產值提升,民眾對農村產業也有更深刻的體驗和了解。

在地人帶你玩!  認識美濃環境議題

雙溪母樹林,過去政府規劃的美濃水庫預定地,水庫計畫擋下後,成為珍貴的生態資源熱區。

然而農村議題十分廣泛,為了讓更多人了解美濃,美濃農村田野學會在上週末舉辦了美濃遊山玩水書寫小旅行,用目前最流行的小旅行形式,帶遊客走入山林、穿過平原水圳,在不同的場域空間,由在地人述說家鄉故事。

反美濃水庫運動為美濃奠定了成功社會運動的典範,十多年來一直關心美濃的公共議題的林俊清,帶著參與者走讀美濃。從整治美濃溪到中正湖工程開發,思考美濃市區經常發生水患,政府不斷投入整治經費卻讓天然防洪的圳埤和河川失去功能,中正湖美景映入遊客眼簾,卻是美濃的一大哀愁。

而雙溪母樹林,是過去政府規劃的美濃水庫預定地。擋下水庫計畫後,成為珍貴的生態資源熱區,有著濃密樹種和多樣生物。在林俊清的帶領下,遊客一起爬上山頂平台,眺望北美濃地區豐饒的平原。

從雙溪母樹林眺望北美濃  探討山林保育 

「水庫擋下了,但是母樹林仍不平靜,」林俊清表示,內政部營建署預計在此地劃設美濃國家自然公園,將此區劃為遊憩區,引發民眾反彈,擔憂加劇當地土地炒作

山林間,開發似乎未曾停歇,令關心土地的美濃人和租地林農戰戰兢兢。林俊清述說山中林農的故事:向林務局承租土地務農養雞的阿清,世居此地,與林務局共同守護山林,卻因國家自然公園計畫面臨被驅逐的可能。

雙溪母樹林中,主辦單位規劃了山林保育與管理座談,由林務局人員、民間團體與遊客進行探討和交流。

在母樹林,主辦單位規劃了山林保育與管理座談,由林務局人員、民間團體與遊客進行探討和交流。

林務局保育組技正陳美惠表示,林務局在此林班地經營社區林業長達12年,此地林農的土地利用方式單純,讓次森林不斷演替、生態豐富,形成了自然保育風景林,劃設保安林讓這裡的樹木不受砍伐。「對於國家自然公園的劃設,我們該思考的是,森林資源如何永續?我們該如何守住世代正義的那把尺?」

林俊清則說,劃設保安林,讓雙溪母樹林在反對國家自然公園一役中取得首次戰果。

「靠近美濃,不只是旅遊」

美濃的水和山一樣有歷史和特色。3條水圳灌溉著南美(濃)和北美平原,讓美濃成為高雄的大穀倉,造就了一期稻作和冬季裡作「土中生白玉,地內出黃金」的豐饒景觀。這場小旅行也帶遊客利用腳踏車行走美濃水圳之路,貫串美濃平原,了解水與農業緊密相連的關係。

遊客利用腳踏車行走美濃水圳之路,貫串美濃平原,了解水與農業緊密相連的關係。

透過書寫,遊客在度過2天的遊山玩水小旅行後,分享著對美濃的了解和感受。「這場小旅行讓我靠近美濃,而不只是旅遊,」廖小姐說。「美濃人很厲害、有意識,能夠這樣守護這片土地,」呂小姐表示,過去對美濃不太了解,利用這樣的機會更接近美濃,認識這裡的人和故事。

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美濃農村田野學會透過辦理小旅行,用在地人說在地故事,不僅讓遊客看見美濃農業與自然地景的美、品嚐道地客家料理、了解地方發展的議題和爭論,而山林保育也不再只是美濃人該思考和關心的議題。

作者

李育琴

站在南方的土地,用平躺的島嶼歷史視角,說環境與人的故事。炙風拂面,腳踏黏土之時,試著讓心保持冷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