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有誰的地? 線上平台揭資訊 土地利用全民參與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公有誰的地? 線上平台揭資訊 土地利用全民參與

2014年12月12日
本報2014年12月12日台北訊,特約記者陳文姿報導

街角的空地、市場旁的停車場、新冒出的小公園,它們是私人擁有的財產,或是公有的土地?它正等待被開發,亦或是被占用中?而公有土地買賣的利益是否歸到全民?對於這些問題,我們常找不到答案。

凡國土範圍內,扣除人民依法取得所有權的私有土地,皆屬公有土地。部分公有地由機關、學校、辦公等公務單位使用,其餘則為非公用地。這些非公用地可以開發、買賣與租用,依財政部國有財產署資料,約佔21.7萬公頃,價值7千多億元。

非公用土地管理與監督之責都由政府負責,開發機制僅為少數人所掌握。因涉及龐大利益,屢屢爆發弊端。賤賣國土、圖利財團、不當開發、公有地被占用等問題不斷浮出檯面。[註1][註2][註3][註4]

如何讓開發的過程更透明公開?可能讓全民的力量加入監督的行列嗎?土地的利用只有販售一途嗎?除了政府的土地規劃,民眾能否表達對生活區域未來的願景?看似不可能的願望在網路時代有了答案。

「此處為國有土地」許多國有土地並未有明顯的標示

「此處為國有土地」許多國有土地並未有明顯的標示

網路  讓高牆倒下

小公民常問:「地號是什麼?設定地上權、都市更新條例、行政院國土活化監督小組在做什麼?土地資料去哪裡找?這些我都不懂啦,我怎麼知道政府都在做什麼?」難以理解的專業為土地議題像一道道高牆,阻礙人民知的權利,也阻絕了民間的智慧與活力。

該如何打破高牆?有沒有可能,讓全國的公有地分布就像Google Map一樣清楚呈現,一目了然,而民眾也能隨手用APP上傳或下載公有地的資料?或者將土地相關的政策、資料、新聞都整理成網路大百科,讓土地開發的過程攤在陽光下?又,有沒有可能讓民眾都能描述他所想像的公有地運用,將民間的想像與創意結合政府的專業?

懷著這樣地理想,民間發起「公有地大行動」。這個計畫不隸屬於任何政府或民間單位,而是一個人人可參與的線上平台。計畫參與者劉哲瑋解釋:「『公有地大行動』並不是要反對或阻止一切的開發,也不想將所有的公有地都劃為保育區、公園,而是希望藉由全民參與,發展出更好的土地運用機制」。

「公有地大行動」的成立迅速吸引各界人士匯集。透過類似便利貼的網路許願功能,民眾便能自由發表對公有地的疑問與構想;土地議題研究人員提供解答或法規資料;資訊人員則將資料轉化成民眾易懂的圖文格式。雖然大部分的交流都在網路上進行,「公有地大行動」也定期舉辦聚會,讓不同的的想法與期待激盪出火花。

「網路許願」功能,任何人皆可留言

「網路許願」功能,任何人皆可留言

許願  讓願望實現

沒有辦公室,沒有員工,這樣的組織可以完成什麼任務呢?今年6月才成立的「公有地大行動」,用1個月的時間就完成天龍特公地網站,將台北市1萬4千筆公有土地資料地圖化,以視覺化的面積與位置取代地號、地址。簡單明瞭的界面讓民眾迅速掌握台北市公有地的分布現況。

「天龍特公地」網站以地圖型式呈現台北市公有地資料

「天龍特公地」網站以地圖型式呈現台北市公有地資料

正在進行都更中的土地以紅色標示,新版網站更提供超連結,直接連至台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該筆土地的都市更新計畫,民眾也可上傳公有地照片。

美中不足的是「公有地大行動」只能從非官方管道取得台北市公有地資料,資料無法即時更新。政府近年來雖積極推動open data開放資料,但台灣各地的公有地資料仍未釋出,政府資料公開的腳步顯然未及民間需求。劉哲瑋表示「公有地大行動」將持續提出資料開放的請求,期望政府聽到民眾的聲音。

開發火線 ON FIRE  行動不能等

在各種名目的開發手法下,公有土地正一點一滴的流失。以去年(2013)為例,財政部國有財產署處理了4萬多筆國有非公用土地被占用的問題,4000多筆國有非公用土地的標售、讓售與有償撥用。除了國產署,地方縣市政府財政局、地政單位等也都經手公有地的開發。

土地賤賣、官員圖利等都讓國庫損失慘重。不願讓財團成為永遠的贏家,台灣公民關注土地的力量正興起!

揪地霸」正透過民眾舉發,收集惡意侵佔公有地的案例;「自己的容積自己用」旨在揭露容積獎勵空間被社區佔用的狀況,並鼓勵民眾運用這些開放空間;「台北好傘」計畫讓市民都能申請借用閒置的國有土地。

無論是監督土地運用,或是打造創意都市,公民用新思維為台灣土地的未來而努力。公有土地正在流失中,你注意到了嗎?行動,不能等。

【註釋】
[1] 七七行館案 追加起訴國產局3前官員
[2] 賤售北市精華地 國產局2前副局長重判12年
[3] 財團炒信義聯勤 財部遭糾正
[4] 中廣占百億土地 判還國有定讞

作者

陳文姿

理工科系畢業的打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