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29日
摘錄自2014年12月27日中央社台北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因應水資源愈來愈珍貴,民間呼籲工業用水不應使用相對乾淨的水源。農委會農田水利處表示,經濟部已推廣工業發展使用回收水,農委會則每年推展2000公頃旱作管灌,減少用水。
暖化下集中降雨、不雨明顯化,水資源的珍貴性已漸趨嚴峻。
台灣憂心降雨在都市無收集,德國都市下雪、下雨則都已藉由陰溝收集,淨化後使用;農民團體呼籲,新加坡都已開發海水淡化技術,作為工業用水,工業不應與民生或農業搶用相對乾淨的水。
農田水利處長張敬昌說,農委會自民國72年迄今,就已每年推廣2000公頃管線灌溉,減少用水;另推動省水措施,即使用區域排水,而區域排水就是回收水。
他說,相對於水稻田1期每公頃需用水1萬公噸,旱作3000公噸,旱作若用管灌只要1000公噸,滴灌更低至500公噸,但前題是種旱作才適用,水稻需大量用水。
張敬昌指出,就他所知,經濟部有推動工業區發展使用回收水,但實況不清楚。他也無奈的說,曾要興建大肚堰增加蓄水量,但遭民間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