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海嘯傷痛 防災體系大躍進 斯里蘭卡:仍力有未逮 | 環境資訊中心
國際新聞

走過海嘯傷痛 防災體系大躍進 斯里蘭卡:仍力有未逮

2015年01月13日
本報2015年1月13日綜合外電報導,姜唯編譯;蔡麗伶審校

2004年南亞大海嘯重創斯里蘭卡的6個月後,首都可倫坡300公里外Sainathimaruthu村海岸邊經常可見一束束濃煙往天空冒起。

斯里蘭卡仍在摸索完整的災難管理計畫。(來源:Sarvodaya Shramadana Movement)

政府缺乏機制 村民只好燒輪胎 靠煙霧預警

為了在海嘯發生時通知村民,心有餘悸的居民發展出臨時的早期預警系統─在海邊沙灘上燃燒輪胎。

海岸村莊的居民整理家園的同時,不時會抬頭確認灰色濃煙是否還看得見。「如果濃煙消失,表示海浪要來了,我們必須撤離。」當地居民說。

他們的恐懼不是沒來由的。Maradamunai、Karativu和Sainathimaruthu 這3個村莊在南亞海嘯時首當其衝,總死亡人數35,322中,有3,000人是這裡的村民。

最讓村民害怕的是,事發當時完全沒有政府機關發出預警。

當時其實有足夠的時間讓村民往高處撤離海嘯從印尼西北邊出發,要兩個小時才會到達卡爾穆奈。但是官方缺乏預警機制,釀成嚴重死傷。

海嘯10年後 新預警系統 災難管理法首次實施

10年後,村民們已經不再依賴海岸旁的燒輪胎煙霧,改用手機查看氣象報導。

南亞海嘯後10年間發展出的新預警系統,顯然比燒輪胎要好得多。2014年11月15日,印尼Malaku群島東北方150公里處發生7.3級近海地震。村民只要看手機就知道這次地震不會造成危險,可以放心。

「海嘯打醒了所有人。」斯里蘭卡灌溉和水資源管理部長Ivan de Silva說。除了長長的死亡名單,鉅額的重建費用共30億元,促使政府發展更嚴謹的災難預備計畫。

2005年5月,斯里蘭卡實施第一個災難管理法,也是總統建立災難管理委員會的基礎。3個月後,災難管理中心(DMC)成立,負責監管所有災難準備計畫、早期預警和災後重建工作。

10年過去,DMC在全國25個區都有辦公室,定期執行災難撤離演習。2012年4月,DMC在一場海嘯警報後撤離沿岸1百萬人,是斯里蘭卡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演習。

國家級計畫仍不完備 極端氣候帶來更多災難

不過這個國家級計畫仍有許多不完備之處。事實上,越來越頻繁的極端氣候事件加上災難管理的失誤仍讓不少生命犧牲。

南亞海嘯10年後的同一周,暴雨侵襲斯里蘭卡東部和北部地區,釀成35死、3失蹤、1百萬人孤立無援、110,000人流離失所。大部分死傷肇因於南部烏瓦省省會巴杜拉山崩。

儘管國家建築研究組織(NBRO)在可能發生山崩的數天前就發出警告,村民仍然沒有收到清楚的警訊,政府也沒有依據NBRO的山崩危險地圖規劃任何防災計畫。

DMC成員Kumara說,「我們需要更堅強的通報機制並讓公眾清楚了解這些警訊。」

光是演習還不夠 危機意識才是救命關鍵

專家認為,公眾的危機意識可能是完整國家級防災計畫最重要的一環。

最近的山崩顯示,光是訓練演習並不足以有效因應天然災害。NBRO山崩風險研究管理部主任R M S Bandara說,雖然斯里蘭卡危險地區地圖資訊已經很容易取得,卻沒有被充分利用。

「不只是一般民眾,連公務員都沒有充分的災難準備意識。天然災害除非真的發生了,否則仍然不是普遍的公眾議題。」

目前,只有親身經歷過災難的人瞭解迅速思考和行動的重要。「你必須親眼看見大浪衝到你的屋頂上,沿路沖走所有東西,才會瞭解一時一刻都不能卸下警覺心。」一位南亞海嘯生還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