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水的4個迷思 | 環境資訊中心
公共論壇

缺水的4個迷思

2015年01月13日
作者:munch
缺水的四個迷思。圖片來源:munch

新年春耕始,缺水停灌迫在眉睫,幾個缺水迷思該思考。

一、一些水庫水源看似危急,但是並未乾歇,缺水不是立即,假設是建立在明年5月前無雨,將會爆發用水危機。說白就是,現今水庫的水量,計算5月前的工業用水,事先留在水庫裡,正月農耕用水就不顧,所以缺水危機應正名是「5月前工業不缺水」的缺水危機。 

二、停灌休耕給補貼,對農民確實重要,但是絕對不能成為「賣水合理化」的範例。對於水利會、水利署早就在賣水,最怕社會搶水的撻伐,一旦停灌休耕給補貼成為賣水合理化藉口,太多工業財團樂見賣水有價碼,也出得起錢買水,企業買水,政府一定會變相補貼。當農民收錢賣水,社會也會視為理所當然的水權交易,不覺得停耕有何損失。

三、轉型旱作、旱稻是農業技術,不能視為解除缺水危機的唯一之途,甚至造成「農種旱作,供水工業」的錯誤認知。更重要是,旱作也是需要水,只是用較少水,更重要是台灣早已有一期稻作、一期旱作,一期休耕養地的農村生息,現今全休耕,或是全旱作,簡直是詐水大騙局。

四、農村更要提防,政府趁缺水之危,推動植物工廠,以人造養液取代水源、土地,讓農地變容器,農村變工廠,發展無水、無土、無陽光農業,解決缺水問題,也釋出更多農地,同時引進農勞進入植物工廠,取代農村勞力,徹底翻轉農業結構,讓搶水、搶地一次完成。

農要水,千古不變,水庫無水,當思如何養水、保水,充沛水源提供農用。賣水換錢,旱作頂替,發展無水農業,實說都不是農業永續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