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發展的根基 環團力促保護區投資 | 環境資訊中心
國際新聞

永續發展的根基 環團力促保護區投資

2015年02月04日
本報2015年2月4日綜合外電報導,李培福編譯;龐中培審校

2014年年底,十年一度的世界保護區大會(IUCN World Parks Congress)結束後,各國決議要激勵新的利益相關者,投資海洋和陸地保護區。

馬達加斯加自2003年起,新增了95處保護區,並設立5千萬美元的保育基金以管理。(來源:Olivier LANGRAND / WWF)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的保育專家偕同私人機構代表,以及其他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會員國和組織,都參加了世界保護區大會,討論脆弱的棲息地和生態系統的保護與管理,其中許多都和人類的生存息息相關。

WWF全球總幹事藍伯提尼(Marco Lambertini)說:「世界各地許多人仰賴保護區中健康生態系統,以確保糧食安全、水源供給、新鮮空氣、氣候穩定和就業機會。保護區就能保有健康、多樣且豐富的環境,任何可靠的長期永續發展計畫,都必須以保護區為基礎。」

守住自然資本 各國卯起來劃設保護區

馬達加斯加總統Hery Rajaonarimampianina在雪梨表示,「我們正在將生物多樣性和自然資源放到新的國家發展計畫的核心中。在保存和永續使用自然資本的同時,就有可能有效地處理貧窮問題。自然資本是我們最大資產之一,因此生物多樣性和保護區就是我們發展的動力。」

2003年起,物種豐富的馬達加斯加已經藉著增加95個新地點,使國家的保護區數量增加3倍,並撥出5千萬美元作為管理保護區的經費。Rajaonarimampianina甚至承諾增加國家海洋保護區的範圍,並且讓社區管理海岸資源。

海洋保護地可以給予魚類棲息地,防止非永續的需求造成棲息地惡化,還可以讓漁獲免於崩潰。在WWF的活動中,各方承諾設立的保護區總面積達1億4千萬公頃,還將宣佈增加5億多美元公園管理的保護經費。

在會議開始之前,珊瑚礁三角計畫(Coral Triangle Initiative)的成員國馬來西亞,公開承諾在2015年前關閉100萬公頃在沙巴州的海域,有8萬多名沙巴州居民在此以捕魚為生,但當地是重要海洋區域,需要保護以免於過度捕撈、破壞性漁法及汙染,因此當局宣佈,敦穆斯塔法國家公園(Tun Mustapha Park)將納入沙巴州的計畫當中。

斐濟則宣布計畫增加由各區域負責管理的海洋區域,如此一來當地社區能夠決議如何最有效的使用自然資源。斐濟也擬定保護近1/3海岸地區,而加彭則接近1/4。

在一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陸域保護區公告中,祕魯政府、WWF和其他夥伴共組新聯盟,提供長期保護該國76個亞馬遜保護區的經費,並確保原住民社群能夠加入自然區域的管理。

不丹表示已經將保護區面積加倍,覆蓋範圍超過國土的5成,屬全世界最高。不丹也宣佈仿照亞馬遜保護區生物計劃(Amazon Region Protected Areas for Life,ARPA for Life)的模式,挹注5000萬美元的管理經費。鄰近的中國則表示,已經加速推動新的保護區,包含瀕臨滅絕熊貓和獅子的棲息地。

氣候變遷難關 環團力護世界遺產

保護區在減少大氣中的碳上扮演重要的角色,但是氣候變遷使得保護區的處境越來越危險。

在2014世界保護區大會中,WWF發表了一個能夠幫助增強公園的恢復能力的新保護區氣候適應方法(Climate Adaptation Methodology for Protected Areas,CAMPA)。「WWF正在更新投入的目標,與社區、政府和其他夥伴一起努力,確保保護地受到良好管理、具有足夠的資源,同時免於危害。」

由於石油、天然氣和礦產勘探與開採,可能影響許多土地,威脅迫在眉睫,WWF也加入了其他8個組織,要求禁止這類活動在世界遺產(World Heritage Sites)進行。

藍伯提尼說:「對生物多樣性與人類,受保護且可永續管理的海洋棲地極為重要,但是對於這些棲地的保護,進度大幅落後,所以特別需要更多的關注和投入。地球上有這些非凡的公園是值得慶祝的成功事蹟,不過仍然有很多事情需要完成,來為後代保護這些公園。」

※ 本文為教育部科學人文跨科際人才培育計畫(簡稱SHS計畫)所屬南區區域推動中心,舉辦「環境新聞編譯工作坊」之成果展現,特別感謝《科學人》編輯群協助審校。

【相關文章】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