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貓村空間的純正性、街貓商品化與觀光衝擊
※ 編按:去年夏天,有網友懷疑猴硐貓村對貓並不友善,並指有心人士利用貓咪賺錢,正反兩方在網路上掀起討論潮。作者思其為此爭議實地調查,希望可以幫助關心貓村、流浪動物的民眾,了解猴硐貓村的發展脈絡及困難,並整理近年來貓村的重要事件。
本文為維持完整性故字數較多,將分作4篇刊出。本日刊出系列最後一篇,回顧先前文章:猴硐貓天堂 之一:貓村的由來、猴硐貓天堂 之二:貓瘟事件、猴硐貓天堂 之三:貓夫人
猴硐觀光的爭議,乃是因貓而起,引發問題的關鍵,則是因街貓商品化。
現今以新自由主義之市場經濟導向的台灣,容許為了經濟發展將萬物商品化,這之中當然也包括貓。「貓」對多數的台灣人來說,是被視為寵物且不得隨意殺害的可愛動物。因此,多數人都希望被自己所看見的貓,能夠維持健康而不受到傷害。
然而,由為了振興經濟而發展的旅遊業,對猴硐帶來的衝擊並將貓隻商品化,就與愛貓的立場相悖。
就如馬克思主義地理學大師──David Harvey所提出的壟斷地租(monopoly rent)概念,亦即當一個地區想發展成觀光景點,吸引人潮進入,勢必需要強調並形塑出自己的獨特性,並將代表其獨特性之事物轉化為可販售與展示的商品。
因此,在台灣各地知名的旅遊景點,例如平溪天燈、坪林茶葉、花蓮自然祕境、台東金城武樹、台南小吃、新竹風城、新竹米粉、新社花海以及猴硐貓村等,都是在凸顯當地特色的重要象徵。
因此,猴硐光復里的街貓,也因能象徵當地之特色的重要物,而被商品化。貓夫人大體上是承襲了台灣現有的經濟發展思維,而才會將貓村帶向觀光路線;以貓為本的獨立志工群則是在企圖阻止貓村的觀光業;前來貓村的遊客,本都也是無心傷害貓,多數人都是秉持著與貓玩樂的態度在跟貓村的街貓互動。
猴硐街貓仍是街貓 不是家貓
更進一步的來說,真正讓貓受到傷害的關鍵是因大量的遊客都以餵食、逗貓、抱貓、追貓等不斷使貓做出重複性的動作而受到傷害。此外,更重要的是,上述的這些行為都是對家貓較適合而不適合街貓,才會如此。街貓通常都因須將自己的精力保留在充滿未知風險的環境中,而使他們沒有多餘的力量和家貓一樣玩樂生活。此外,過度放大貓為貓村主體,導致了狗在此變成是不受歡迎的動物。
敘述至此,儘管筆者認為,導致貓村問題發生的原因,乃是與我們所身處的社會脈絡相關,但這不意味著我們能夠免去對猴硐街貓尊重的責任。
當我們在與街貓玩逗貓棒、餵食劣質飼料,或者是追貓等無心行為而被勸導時,我們並不能夠把責任全推給當地商家或為其背書的專家,且需加以考慮街貓的生存處境,換言之,我們的所作所為是否適合用在街貓身上?
畢竟,街貓與家貓本因隨著不同的生活環境而有不同的生活模式。事實上,我們必須也要反省為何我們不會對棲息在自家附近的街貓如貓村的街貓一樣,會如此的著迷並與其互動?
為何多數的遊客都將貓村的貓給特殊化?貓村的貓與在我們自家附近的街貓一樣,都應是要用同樣的態度視之。倘若真能如此,這將能夠落實台灣處處都為貓村,而非只有在猴硐才有貓村,且也能夠因此讓猴硐的觀光衝擊因而減低。
回不去的寧靜小鎮
至今,已成為觀光景點的光復里,不會再回復成過去煤礦沒落後的寧靜小鎮,這表示遊客的騷擾與棄貓問題依可能再出現。
幾位在當地開設商店並顧及生活品質的居民表示,就算不在此開設商店也不會影響到他們的生活,就算自己得被迫要去外地工作,他們也覺得無所謂。對他們來說,於貓村開設商店是順應貓村的商業發展模式,若能夠讓光復里的街貓不受到遊客騷擾與享有寧靜,他們寧願放棄生意。
儘管上述所提的貓村問題依舊還是會持續出現,但目前新北市政府已於此設立了貓咪衛教資訊站,以處理猴硐街貓生病或受到騷擾的問題,而獨立志工團也持續的在當地進行關懷貓的工作,或許,多少能減緩遊憩對街貓傷害的功能。
貓村發展,雖然就如武藤所擔憂的問題一致,且也無法回復到過往的生活模式, 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我們只能採取如Vicky所提出的介入方法,如改變自己行為,停止對貓的騷擾的舉動,不去購買對當地街貓有害的商品,並期許獨立志工與衛教站的盡力做為。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