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衛福部欲放寬國人食品中輻射安全容許標準時,
就連監察院於2014年1月指出日本輸台食品仍存有輻射疑慮,
此次日本災區食品改標矇混入關事件爆發,
一、結構性的問題,包括:
長期以來國家以經濟發展優先,
二、執行面上的問題,則包括:
本國海關食品查驗機制漏洞百出,
對於此次事件,本會立場與訴求如下:
- 針對日本五縣市食品是否解禁開放之問題:
-
我國政府如不採源頭管理與邊境有效管制措施,
沒有可信賴之查驗資料累積, 亦沒有針對國人飲食習慣與低糧食自給率之現實進行健康風險評估, 我們仍堅決反對開放災區五縣市食物進口。 -
日本核災發生後不僅災害資訊不透明,
核污流向管控與處理方式仍未明未決。 近來輻射冷卻水四處排放竄流的新聞資料不斷出現, 福島地區亦同時開始大量建造焚化爐,公開燃燒各種核污廢料。 我們認為,在日本官方資訊透明公開之前, 我國政府絕對不能重新評估開放事宜。
- 對於日本災區食品違法流入國內事件,本會訴求:
-
落實源頭管理,輸入應檢附「日本原產地證明書」、「
官方輻射檢驗證明」這項新措施未落實的空窗期間, 務必加強人力在邊境與市場上密集查驗,並禁止高風險品項輸台, 例如綠茶、菇類等。 -
政府立即公布此次查緝與下架貨品輻射檢驗資訊,包含檢驗方法、
儀器、時間與詳細數據、結果等。承認未超標不等於零檢出, 公開釐清輻射沒有安全容許值, 提醒國人關注低輻射污染食品對人體不可逆的嚴重傷害性。 -
國人消費時,應盡量遠離不易管理之外國輸入食物,
改以在地低碳飲食為主; 積極以具體行動要求廠商與銷售通路負起社會責任、共盡把關之責, 並時時關注核災後日本人民與災民生存處境,居安思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