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oss系列】四個世界,一個永續 | 環境資訊中心

【Cross系列】四個世界,一個永續

2015年04月14日
作者:夏洛克

人類正面對著歷史上前所未有的複雜世界。當今人們在許多領域發展迅速,不同領域之間還有複雜且動態的交互作用,進而在環境(人與自然之間)、社會(人與人之間)及靈性(人與自我)形成巨大挑戰,讓人們更迫切需要能夠促進永續發展的整合性解決方案。本文旨在於介紹美國的哲學家肯恩・威爾伯(Ken Wilber)所提出的整合理論(Integral Theory)如何能用來促進永續發展實務工作的推動,藉此作為台灣永續發展工作者的參考。

肯恩・威爾伯與整合理論

肯恩・威爾伯(圖右)。本圖作者:~C4Chaos;取自:http://www.flickr.com/photos/coolmel/269231。符合CC授權。

肯恩・威爾伯在大學時期研究生物化學,後來受到《道德經》的啟發,23歲出版首部著作《意識的光譜》(The Spectrum of Consciousness)後一夕成名。他以其卓越的整合、分析與歸納能力提出了「整合理論」(Integral Theory),不僅有序地結合了西方心理學與東方心靈智慧傳承,也被應用於多個不同的領域,包括靈性、醫療、教育、政治、管理,以及本文要介紹的永續發展,也就是「整合永續發展」(Integr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四大象限架構

整合理論的四大象限架構

要認識整合永續發展,首先得從整合理論開始談起。在整合理論中,肯恩‧威爾伯利用兩個維度,將所有的事實(reality)進行劃分:第一個維度是內在(interior)與外在(exterior),其中外在指的是可以利用觀察、測量認識的,而內在則是無法透過觀察及測量直接認識,需要溝通與對話才能認識;第二個維度是個體(individual)與集體(collective),分別是與單一個體或多個個體有關。因此,這兩個維度就構成了四大象限,其中「外在—個體」象限包括與單一個人或物體有關的行為及外型等,又稱為「行為象限」;「外在—集體」象限包括與複數個體有關的制度、結構及互動,例如政治體系、經濟體系、組織結構、生態系、物理環境及自然資源經營管理等,又稱為「系統象限」;「內在—個體」象限包括情緒、意識、態度、經驗、願景、價值及動機等,又稱為「心理象限」;「內在—集體」象限則包括共有價值、共有願景、風俗、道德及溝通等,又稱為「文化象限」。

永續發展的四個世界

四大象限架構的提出對於永續發展有什麼意義呢?根據整合理論,永續發展涵蓋了行為、系統、心理及文化四個象限;此外,這四個象限並非相互獨立,而是彼此之間有著交互作用:每一個象限會影響其他三個象限,也會受到其他三個象限的影響。以推動垃圾分類為例,這看似一個單純的行為,也會受到其他三個象限的影響,例如在心理方面可能會需要有重視環境的價值觀及態度或其他誘因,才能夠引發垃圾分類的行為;在系統方面如果能夠有完善的資源回收體系,例如「資源回收」與「一般垃圾」垃圾桶以及資源回收機的設置,就能讓人們更容易在日常生活中實踐垃圾分類;在文化方面,如果一個社群的並沒有關心環境的共有價值觀與風氣,當中即使有少數個人想要嘗試垃圾分類,也可能會受到他人異樣的眼光,像是這樣的質疑:「別人都沒有在做垃圾分類,你為何要做垃圾分類?這樣不是很奇怪嗎?」相反地,如果身處在一個關心環境的文化、社群成員對於永續的未來有共同的願景,做垃圾分類就會變成再自然不過的事。

由於過往各類永續發展倡議,大多偏重於改變行為(例如:減少消費、在地飲食、每週一素食等等)或系統(例如:立法、制度設計、綠建築、污水下水道、自然資源經營管理、永續供應鏈等等),導致可能因為來自其他象限的阻礙而無法持久。基於四大象限及其之間的互動本質,整合永續發展主張,唯有在同時考量四大象限的前提下,所開展出的永續方案才能夠有效且持久。

四大象限架構在永續發展實務的應用

由於四大象限架構能夠幫助人們擴展對多元面向觀點的覺察,因此讓它的應用範圍相當廣泛。一般而言,目前四大象限架構在永續發展實務的應用包括:

  • 組織資訊

永續發展是一個複雜且跨領域的議題,各式各樣的資訊往往讓人眼花繚亂、不知所措,而四大象限架構不僅能夠有序地組織各種與永續發展相關的理論、研究、方法與工具,也能用於針對某一永續發展議題釐清在地現況,並且找出資訊的缺口。

  • 發展整合性的策略與方案

除了組織永續發展相關資訊,四大象限架構也能用於發展整合性的策略與方案。假設我們想要在一個社區推動以促進自然與人類社會和諧共生的「里山倡議」(Satoyama Initiative),就可以利用四大象限架構,發掘來自行為、系統、心理及文化四個面向的助力與阻礙,進而發展出建立在既有助力之上且聚焦於關鍵阻礙的整合性、配合在地條件的策略與方案。

  • 團隊與個人發展

永續發展議題的跨領域本質意味著推動永續發展的團隊需要具備多元的知識背景與技能,因此接下來的問題就會是如何判斷一個團隊是否已經「足夠多元」,這時就可以利用四大象限架構,把團隊成員所具有的知識背景及技能進行初步歸類,藉此找出團隊的能力缺口。此外,如果運用到個人,四大象限架構也能夠協助永續發展工作者檢視個人能力,讓個人能夠據以規劃屬於自己的能力發展地圖。

以四大象限架構所組織的推動永續發展的部份方法與工具

擴展覺察,採取整合且有意識的行動

過往許多永續發展理論及方法的擁護者,往往會主張自己的方法最重要。相對地,整合永續發展並沒有強調一定要使用某一個方法,而是提供一個框架來組織各個理論、方法與工具。儘管四大象限架構把永續發展劃分為四個世界,卻也透過幫助人們看到四個世界的互動關聯,標舉內在世界(心理、文化象限)的重要性,並且指出永續發展實為不可分割的整體。此外,對於整合永續發展而言,每一個理論、方法與工具都很重要,只是它們的使用情境、影響的面向未必相同;如果真的要指出整合永續發展在方法上有什麼堅持,或許就是在推動永續發展的過程中持續擴展對行為、系統、心理與文化等四大象限的覺察,進而採取整合且有意識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