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三峽區龍埔里包含劉厝埔、麥仔園和隆恩埔,3個百年庄園,位居大漢溪和三峽河之間,即使到了現在,仍然延續同姓血緣聚落的文化景觀。但是從102年新北市政府計畫徵收土地,推動麥仔園新訂都市計畫之後,百年聚落已經開始慢慢崩解。
劉厝埔的劉秉豐說,就是怕徵收嘛!趕快賣一賣,怕以後沒有保障,眼前看價錢還好就先賣掉搬走。但是像劉清池是靠種菜和打零工維生的,就十分擔心,未來一家老小,會不會連遮風避雨的地方都沒有。
規劃中,麥仔園都市計畫區範圍,介於北邊的台北大學特區和樹林區,南邊的三峽河和三峽都市計畫區之間的非都市特定農業區。舉目所及,這塊老厝菜園相鄰的傳統鄉村,已經被一棟棟高樓大廈包圍。
新北市城鄉局綜合規劃科長李澤仁表示,麥仔園新訂都市計畫主要是為了因應未來興建捷運三鶯線的發展需求,同時要一併整治現有違規工廠的問題,目前大約規劃128公頃,其中82公頃會用區段徵收方式開發,住宅區約占20%、商業區約佔6%,另規劃8%的產業專用區,其他是捷運用地和道路、公園、學校相關公共設施。
從民國77年開始到現在,龍埔里已經面臨第四次土地徵收,居民組織三峽龍埔里反迫遷自救會,要反抗到底。自救會的劉秉豐說,頭一次是徵收蓋國家教育研究院,第二次是為了興建農業改良場,第三次是北大特區,這次麥仔園都市計畫案如果區段徵收,就沒房子可以住了。
從老聚落的巷弄看出去,三峽北大特區的大樓光鮮亮麗,不過以新北市約有33萬戶空屋,居全國之冠來看,龍埔里居民很難理解,新訂麥仔園都市計畫,到底有什麼必要性?
自救會陳俊樺說,北大特區現在蓋滿房子,但是只住4成,6成晚上是暗的,要靠仲介點燈才會亮,以後人口老化、少子化,這邊根本不需要這麼多的房子,麥仔園都市計畫根本沒有必要性。
新北市城鄉局綜合規劃科長李澤仁表示,新北市有很多老城區發展非常密集,比如中、永和、新店、板橋、三重,市府希望能把一部分老舊地區人口,往大漢溪以北的新興發展地區,比如三峽、林口移動,降低市中心的發展密度,增加老舊市區再開發的潛力。
不過政大地政系教授徐世榮質疑,新北市有很多新開發的都市計畫區,進住率都非常低,比如八里台北港徵收土地400多公頃,目前進住率還是零,應先吸引人口往這些新的都市計畫區移動,不應再去動百姓的土地。
徐世榮強調,中央政府的財政逼近舉債上限,地方政府得要證明自己有拿出高比例配合款的能力,來「跨域加值」公共建設的財務規畫,才容易獲中央核定拿到補助款,但是要如何「跨域加值」?就是用土地徵收,拿徵收後的配餘地去標售,來補足自償率的比例,這是在搶人民的財產。
龍埔里早年是三峽主要的糧食產區,麥仔園都市計畫區內有94%是特定農業區的優良農地,在內政部區域計畫委員會審議時有委員質疑,違背了特定農業區除非國家重大建設,不得開發的政策。
內政部區委會也認為,這個新訂都市計畫未來計畫人口達成率可能偏低,建議評估縮小計畫範圍,到捷運場站周邊500公尺的可行性。新北市政府初步研議,把人口密集的住1區,排除在區段徵收範圍之外。
雖然新訂麥仔園都市計畫,還沒有完成行政程序,但是劉米盈一家30幾口人,已經面臨被強制拆屋的迫遷命運。劉家世居三峽河畔已經五代人,從日據時代就在這塊土地墾荒耕農,劉米盈靠這片3、4甲地的竹園,養活了10個兒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但因為他的房子和田地,落在都市計畫內的公園和住宅區,不識字的劉米盈又不曾申請土地登記,新北市政府以劉家已被劃入行水區內,未來將規劃成為自行車步道,要求他們期限搬遷。
劉家從樹林地政事務所找到民國62年繪製的河川浮覆圖,當時有註記劉米盈父親的名字。劉家還提出空照圖、戶籍資料和民國45年的土地租聯單,希望證明在這裡已經居住了上百年,但因父執輩不識字和法令,沒有登記產權的實情,不過一直不被接受。
全台438個都市計畫區,可容納人口數已經比實際居住人口多了678萬人,以新訂或擴大都市計畫不斷把都市養胖,改個名字,把農地變成都市土地,土地的價格是提高了,但諷刺的是,這片土地原來生養的住民,卻開始被迫四處流離。
※ 本文轉載自我們的島【改土地的名】
05/18(一) 22:00首播
05/23(六) 11:00重播
更多節目內容請見我們的島
【相關文章】